证券日报新闻记者 马传茂
最近欧美国家银行业的波动,时时刻刻触动心弦。有着167年历史的法国巴黎银行金融机构迫不得已屈从别人,硅谷银行破产后股票价格一夜清零,此外国外也有多个民营银行挣脱于生死线上,发展前途不为人知。这种硬生生的案例,再度展现出金融体系的易损性和外部经济,风险管控是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的根基,其作用如何注重也不过分。
得益于中国经济发展优良的基本面,及其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审慎监管,中国商业银行总体运作十分稳定,各项性能指标都是在防伪线之内,类似事件在中国产生的概率极为细微。欧美国家银行业的风险事故难以传导至中国,也不会对我国资本市场导致实际性冲击性。可是,法国巴黎银行和硅谷银行所表达出来的风险管控薄弱点,依然非常值得镜鉴。
实际上,中国银行业的思索从未停歇,最近银行业销售业绩在发布会上,金融家经常提及风险管控讨论的话题。招行老总缪建民近日参加这家银行销售业绩座谈会时指出,“风险管控能力确定大家能坚持多久”。在他看来,瑞信黯然离场关键在于风险管控没有做好,“167年就已经够远的,却又不够远”。
光大新一任银行行长王志恒所见略同。她在这家银行销售业绩发布会上表示,风险性能够运营的,合规管理是一定要坚持的,风险管控能力和合规管理水平全是金融机构核心竞争优势。王志恒觉得,在目前不容乐观繁杂市场环境的局势下,想要实现金融机构发展战略未来愿景,务必牢固树立正确发展理念、销售业绩观和风险性观,回归本质,遵照正确企业哲学与经营逻辑性,守规矩、守底线、知敬畏。
硅谷银行倒闭,也正是因为颠倒了安全系数、流通性、营利性三项商业银行经营基本准则顺序,过度关心营利性,必定忽略持续堆积利率风险,极度匮乏风险性市场集中度管理方法,困境自然就会接踵而来。
以安全系数、流通性为本的坚守底线并不是消沉处于被动,反而是积极进取的积极防御。硅谷银行教训告诫我们,越发一帆风顺情况下,更要战战兢兢、安不忘危,做好风险管控课程,变厚解决利率风险的安全垫。只有这样,才可能稳定度过激流险滩。
假如说本身流动性风险管理是低头拉车,那样跨周期时间运营乃是抬头看路。针对中国商业银行而言,在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健全风险治理体系与此同时,还需要提高穿越重生周期水平,以坦然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
以投资、直营金融业投资业务为主导资本消耗性业务流程,往往会在抵抗周期时间上看起来费劲,而轻资本业务流程就算没做好,也没那么容易导致系统风险,那也是提倡发展趋势资产资源节约型业务流程的原因之一。硅谷银行则是一个典例,其资产端债权投资占比超过六成,轻资本业务流程占有率不太高。不科学、不平衡的业务架构,致使应对周期时间翻转时猝不及防,最后轰然倒下。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