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新闻记者 刘筱攸 张艳芬
大行正变得更加大。自去年5月逐渐,大型银行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占金融机构的比例逐渐超过40%,这一趋势现阶段还在继续。
资产负债率大幅度扩表
依据金融机构财务年报,除开中国银行,其他五家大行资产总额增长速度都超过了11%。财产大幅度扩表的主要原因,关键源于贷款投放和投资理财的推动;负债端则因为存款增长迅速,特别是储蓄存款增长幅度创下新纪录。
从资产端看起来,2022年末,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邮储银行、交通银行的总资产分别是39.61万亿、34.6万亿、33.93万亿、14.80万亿、12.99万亿,各自比上年底增加12.60%、14.37%、16.7%、11.75%、11.37%。
从负债端看,2022年末,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邮储银行、交通银行的总负债分别是36.1万亿、31.72万亿、31.25万亿、13.24万亿、11.96万亿,各自比上年底提高13.2%、14.77%、17.3%、12.29%、11.86%。
储蓄占有商业银行负债很重要的一部分,2022年以上六大银行的储蓄数据信息增长速度高过以往。在其中,农业银行2022年末全口径顾客存款总额达28.2万亿,新增加4.2万亿,增长速度为17.7%,对公客户储蓄、个人用户储蓄增加量均创下历史新高。
除此之外,鉴于上年销售市场流动性充裕,大型银行消化吸收同业存款规模升降,也推高了债务的增长幅度。近年来,大行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占有率依然在扩大,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贷款投放节奏感上适当提上去”。比如,农业银行前2月贷款投放创下历史新高,公账层面,这家银行2月份项目储备经营规模同比增长率超6%。
净息差仍在下挫
2022年,除开中国银行净息差(净利息收益率,即NIM)略微升高外,其他五家大行净息差都有下挫。具体而言,工商银行的净息差由2.11%降低19个百分点至1.92%;建设银行的净息差由2.13%降低11个百分点至2.02%;农业银行的净息差由2.12%降低22个百分点至1.9%;中国邮储银行的净息差由2.36%降低14个百分点至2.2%;交通银行的净息差由1.56%降低8个百分点至1.48%。
净息差降低的缘故,通常是资产端回报率下滑和负债端还息成本费比较刚度而致。2022年,市场报价利率(LPR)数次下降,贷款收益率不断下滑。2022年至今,1周期和5年及以上LPR各自总计下降15个百分点、35个百分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信息,全年度公司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7%,同比减少34个百分点。
从负债端看,虽然上年商业银行在4月和9月2次团体下降定期存款利率,还息成本费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但这两场下降定期存款利率幅度远不能相抵资产端回报率的降幅,且受存款定期化趋势危害,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的还息率均齐齐哈尔升高,负债端成本费上涨。
针对怎样把控制2023年利差下挫速度,许多商业银行管理层注重,在资产端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回报率比较高的财产占有率,缩小收益相对较低的财产;负债端则还要继续压力降还息成本费。
“在今年的利差可以不可以控住,主要因素也在于还息成本压力降,因此中国邮储银行把压力降还息成本费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根据费用预算、绩效考评等方式,把压力降还息成本费压力层层传导到最后一公里。”中国邮储银行行长张学文在这家银行的业绩说明会上表露,中国邮储银行将压力降2年期、三年期的储蓄,根据逐步完善年利率受权,促进差异化定价。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