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罗曼
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各大城市重点商圈人流量明显增长,旅游出行、酒店住宿、影视娱乐都呈现出较高涨幅。电影票房突破15亿元,远超去年同期;全国餐饮消费规模较2019年增长超90%;长线出行的住宿订单量较2019年增长超40%。
假日消费的活力,也来自各种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随着年轻群体成为旅游市场主力军,“沉浸式”“定制化”“吃喝玩乐一体”等消费模式广受追捧,丰富多彩的商业形态延长了消费链条。在很多人看来,旅游已不再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而是融合餐饮、娱乐、影视等多重内容的生活方式。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背后是促消费的强力推动。
今年“五一”消费热,一方面这是春节之后第一个小长假,旅游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另一方面,面对消费者的热情,政府搭台、商家唱戏同样重要。在“消费提振年”的背景下,各地铆足了劲儿,文旅局长拼出圈,旅游推介拼创意,政策鼓励拼精准,共同推动消费市场有序恢复。
“五一”假期经济火热,还折射中国经济脉动。据估算,今年“五一”小长假,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各项数据说明,“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无论是爆火的淄博烧烤,还是“沉浸式”“定制化”等创新玩法,均展现出中国经济的消费潜力和强劲活力。
在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多、国内发展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消费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
滚滚消费热潮已在路上,这体现了我国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消费内生动力加快释放,为下一步做好经济工作注入了更多信心和希望。因此,当前要稳定和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要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不断把中国大市场蕴含的巨大消费潜力释放出来。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