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新闻记者 裴利瑞
3月至今,AI(人工智能技术)风潮推动半导体板块乘势而上,但是随着一季报相继公布,好几家半导体材料企业业绩暴跌,有关股票价格也搭上了“坐过山车”。
对于此事,中信保诚基金私募基金经理吴振华觉得:“项目投资半导体板块好的时间节点,便是在半导体材料业绩不好的情况下。”在他看来,从2021年三季度逐渐,半导体板块已经历了近2年去产能,现在已经处于低位区段,且预计在止跌后打开新一轮上涨时间。
“站在新一轮周期起始点,半导体板块或正创造一轮大等级市场行情。” 近日,吴振华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
半导体材料有希望创造大行情
吴振华毕业院校上海交大微电子专业,职业类型之时曾经在埃森哲从业IT技术服务,自此还在中国结算从业大中型IT系统的开发和管理工作,2016年从事了证劵科学研究,开始在方正证券研究室出任电子器件市场分析师,2017年加盟代理中信保诚基金,出任TMT(高新科技、社会媒体通讯)市场分析师、发展组长,2022年1月逐渐出任信诚鼎利基金的基金主管。
科班和很多年的工作经历,让吴振华对以半导体材料为代表的尖端科技拥有长期性跟踪和深入看法。回溯历史,在他看来,上世纪60年代初,高新科技大部分每过十年都有一个大的产业周期,每一轮产业周期通常都是以硬科技的迭代更新做为起始点和承重。立在时下,5G和AI也在促进新一轮高新科技产业周期的迭代更新。
“在新一轮高新科技周期内,假如算入2025年,或者有四个万亿级机遇,分别为半导体材料、智能化应用、高新科技周期时间、智能产品这四个方向,在其中半导体材料是兼顾成长型与发展机会大版块,或具有中长期的投资机会。”吴振华表明。
落实到半导体板块,吴振华觉得,无论从下降力度来看,还是对于公司估值来看,半导体板块或已经显出探底趋势,已经蕴藏着下一轮级别市场行情。
“一方面,从宏观重归角度而言,自2021年8月份至上年年底,半导体板块下跌的最大幅已经超过了50%,仅次2015年那一波减仓力度,从区域来看,现阶段半导体板块进入到了底位地区。”吴振华表明,“另一方面,从滚动市盈率角度观察,半导体板块的下降早已碰触到历史时间估值低位,上一次碰触估值低位还是2019年1月。”
此外,吴振华觉得,从产品生命周期、生产能力周期时间、库存周期等角度来说,半导体板块也正站在新一轮周期起始点。此外,半导体板块的产品开发和国产化替代特性也将为这一场恢复带来新的活力。
看中四个细分行业
那样,半导体板块的什么细分行业非常值得密切关注?吴振华表明,在国产化替代等大逻辑的领导下,半导体设计、半导体行业、半导体器件和半导体封测等行业均很有可能存在一定发展空间。
一是半导体设计行业,关键逻辑性取决于国产化替代和需求增长。“中国芯片设计公司近年来在每个细分行业都取得进步,但总体差别依然比较大,产业化水平处在中等水平,国内生产商发展空间极大。”吴振华表明。
二是半导体行业行业,关键逻辑性取决于国产化替代和资本开支。吴振华进一步指出,半导体行业行业的一大特点是,不同目标市场均有很高的市场集中度,关键参加生产商一般不超过5家,前三名市场占比通常大于90%,一部分机器设备行业甚至会出现一家独大的现象,在其中国外领头行业垄断比较高。这也使得在我国半导体行业销售市场十分受制于人,现阶段国内厂商市场定位通常是国内晶圆厂要求,特别是内资企业建设的需要,潜在性收益目标空间比较大。
“除此之外,从资本开支视角,2022年-2025年国内晶圆厂由此可见资本开支保持高速增长。依据处理芯片生产计划,预估后面会越来越多芯片加工运行资本开支。完善制造产业化机器设备逐渐具有适用范围,设备国产化占比有希望快速提升。”吴振华表明,总体来看,下面机器设备采购额很有可能保持比较高增长速度。
三是在半导体方面,将来国产化替代空间也非常大。吴振华觉得,我国半导体器件销售规模约150亿人民币,在目前643亿美元国际市场当中只占4%,在我国所需要的约119亿美金年产值市场需求中占有19%,且大量为中低档设备,国产化依然比较低。此外,半导体器件的需要不断性很强,且需求与具体落地芯片加工生产能力线性关系,根据目前方案,国内晶圆厂生产能力或仍将持续扩大,很有可能有非常大的室内空间。
四是在半导体封测行业,有希望打开成绩和估值的戴维斯双击。吴振华觉得,公测公司业绩和股票价格弹力比较大,在其中,销售业绩层面,由于5G、大数据中心、智能驾驶等下游需求不断增加,2023年公测将会迎来反跳;除此之外,公测领域市场估值已经回落至历史时间底位,或已经充足消化吸收领域下滑预估,依据历史发展规律,每场周期时间,公测的运转率升高会带来极大的销售业绩弹力,与此同时伴随公司估值提高,版块有希望在后期进行一轮往上行情。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