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原苏州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苏州非矿院”)1959年成立于北京,拥有建材行业甲级、建筑工程甲级、市政工程甲级、监理工程甲级资质,是国内领先的非金属矿深加工技术研究和工程设计机构,也是区域有影响力的建筑设计和工程监理单位。
在“数字中国”与信创战略的浪潮下,苏州非矿院紧抓国产BIM技术这一建筑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积极调整生产体系与业务模式,以国产化实践加速数字化转型、回应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为锻造安全、高效、绿色的新型建造体系注入中材力量。
一、企业发展与项目管理难点
在日趋复杂的经济周期与行业形势下,传统二维设计模式在设计质量、价值延伸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难以满足政策、业主方与项目等需求,苏州非矿院也因此面临一系列企业发展与项目管理挑战,如:
(一)图纸管控难;
(二)跨阶段数据割裂,BIM部门的模型无法复用至造价部门;
(三)设计部门与造价部门的反馈存在滞后性,造成设计部门缺少足够的优化时间,造价部门也缺少足够精力投入列清单组价工作,为项目成本控制带来挑战。
基于以上难点,苏州非矿院决定引入广联达数维房建设计产品,以BIM部门为试点,推动全专业协同与设计算量一体化两大解决方案在院内试行应用,通过三个项目的探索完成对设计算量一体化的验证,最终迈出从BIM所推向生产院(二维设计师)、从翻模走向正向设计的坚定步伐,并在国家级BIM赛事中获得殊荣。
二、国产BIM多项目、多阶段应用验证
苏州非矿院先后以三个阶段的应用探索,对数维设计产品及其解决方案的适配度、成熟度等进行验证。
其中第一个阶段为产品协同设计与过程中的进度管理验证,主要项目为中材锂膜(西南)基地20亿㎡锂电池隔膜新建项目;第二个阶段为安徽交控东流新材料有限公司柯家村矿矿山工程EPC项目,在验证全专业协同设计的基础上,首次进行了设计算量一体化的探索,且荣获2025年龙图杯设计组别二等奖;第三个阶段的验证项目为中国高岭土有限公司科创大厦项目,有效验证了全专业协同设计的可行性,并加深了设计算量一体化的探索深度。
(一)中材锂膜(西南)基地20亿㎡锂电池隔膜新建项目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105209.57㎡,建设内容包含基膜车间、涂膜车间、动力站、办公楼等8个单体建筑。苏州非矿院应用数维设计产品对该项目施工图纸进行翻模,实现全专业协同设计与BIM全过程节奏把控,并完成BIM赛事报奖筹备。
三维模型图
该项目通过应用测试,得出了数维设计产品建模功能可完全满足BIM部门模型精度要求的验证结论。同时,BIM负责人可在建模过程中通过协同平台分发设计任务、实时跟踪项目卡点、提醒设计师设计节点,高效实现过程管理,对项目整体进度有更清晰的把控。
这一验证使得苏州非矿院有信心推动数维设计产品的更深度应用,在其他项目中进行设计算量的验证探索。
(二)安徽交控东流新材料有限公司柯家村矿矿山工程EPC项目
该项目中的中碎车间总建筑面积为2511.932㎡,地上一层,层高为19.45m。苏州非矿院通过数维设计产品进行施工图纸翻模,完成设计算量一体化的探索应用。
BIM团队对翻模完成后的数维模型导出GFC格式文件直接传递至造价阶段,由造价部门打开模型详细核查,确认数维BIM模型可作为算量模型进行深化提量,并反馈至少可减少30%项目造价工作量(模型存在钢结构)。
该项目在前期设计阶段的模型深度,以及设计算量一体化路径的打通两个方面,有效验证了将设计BIM模型无缝复用至造价阶段,高效实现项目算量与成本控制的可行性,进一步增强了苏州非矿院持续使用数维设计产品、加深设计算量一体化探索的信心。
(三)中国高岭土有限公司科创大厦项目
该项目位于苏州高新区,一期配套项目用地面积约6448.9m²,总建筑面积20156.74m²,主要功能为研发。苏州非矿院在该项目设计过程中,通过数维设计产品进行了全专业协同设计和设计算量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化验证。
项目效果图
1.全专业协同设计
项目通过数维设计产品“云+端”的构件级方式,高效完成建筑、结构、机电全专业建模,并最终在数维协同平台进行合模(含人物漫游),一方面实现BIM设计全过程管理,另一方面实现可视化、轻量化展示。
2.设计算量一体化
项目设计团队完成BIM建模后,将数维模型导入算量软件GTJ\GQI中出量,与造价部门提供的GTJ源文件进行工程量对比验证。由于二者模型依据的图纸版本不一致,其混凝土与钢筋量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混凝土总量偏差为2.89%,钢筋总量偏差为2%),苏州非矿院对数维设计产品的设计算量一体化能力给予充分认可。
三、验证结论与数字化转型未来布局
苏州非矿院通过三大项目的逐步探索,初步打通了设计-算量一体化路径,通过将BIM模型直接复用至算量(造价)阶段,可有效提升造价效率,并避免造价翻模过程中的疏漏和对设计意图的理解偏差,进一步提升概预算准确率,为后续更多项目提升设计-造价全流程效率,压缩整体人员精力消耗与推进周期,实现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同时这一实践路径的落地,不仅为院内长期存在的协同与效率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还有效验证了国产BIM软件的技术优势,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案例。
随着对设计算量一体化的验证成功,苏州非矿院对数维设计产品的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1.BIM部门设计师在协同设计基础上进行管综深化调整。
2.由BIM设计师辅导,生产院二维设计师实施BIM正向设计,在数维设计产品中完成全套施工图设计,且院内流程均在数维协同平台内完成。
3.设计模型考虑传递至造价部门进行算量,进一步放大设计阶段价值,实现项目整体效率的提升与成本的高效控制。
未来,随着正向设计的全面推广,苏州非矿院将在设计效率、成本控制和项目质量上实现更大突破,进一步巩固其在国内非金属矿深加工技术和工程设计领域的领先地位,为中国建造的智慧升级贡献更大力量。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