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奔腾向前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如北斗七星般锚定方向,让后来者在追寻真理的航程中,始终能触摸到精神的坐标与力量的光源。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奠基人、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吴文俊院士,便是这样一位足以让时代铭记的卓绝开拓者——他不仅用智慧在人工智能的荒芜地带劈开新路,更用赤子之心在祖国的科技版图上种下希望。
吴文俊院士之名,早已超越个人身份的象征,成为一种感召后学的精神力量。它呼唤着我们坚守初心,勇担“科技强国”使命;也激励一代代科研工作者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科技报国的征途中继续谱写新的辉煌。
图片来源于网络
闯入“无人区”,从拓扑学到数学机械化的跨越
在吴文俊院士的科研生涯中,他始终敢于闯入“无人区”,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作为享誉世界的数学家与中国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他以卓越的智慧与前瞻的视野,在拓扑学、数学机械化、中国数学史等领域,树立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在拓扑学领域,吴文俊院士先后提出“吴示性类”“吴公式”等研究成果,为国际代数拓扑学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成果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使用。然而,他的探索脚步并未就此停歇。
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时代初现曙光,吴文俊院士便敏锐地察觉到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受计算机与古代传统数学的启发,他毅然转向新的研究方向,开始攀越学术生涯的另一座高峰——数学机械化。当时电子计算机在国内尚未普及,吴文俊院士只能依靠纸笔进行繁复推演。直到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引入计算机后,他又从零开始学习编程。正是凭借这般日复一日的扎实研究,吴文俊院士提出了用计算机自动证明几何定理的有效方法,被国际学界誉为“吴方法”。这一革命性成果,不仅从理论层面将中国古代数学的算法思想推进至现代阶段,更在实践上为人工智能领域的自动推理、智能决策等关键分支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吴文俊院士敢为人先、终身探索的精神诠释,也是“吴文俊奖”设立的初衷——既为传承大师的学术衣钵,更为激励一代代科研人勇攀高峰。
不止于荣誉,“吴文俊奖”如何照亮AI创新之路
为纪念吴文俊院士的卓越成就、弘扬其科学精神,2011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主办的“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正式设立。该奖项涵盖人工智能科技成就奖、科学贡献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青年科技奖等多个类别,为不同层面和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展示成果与获得认可的平台。
作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学术团体,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凭借深厚的行业积淀、广泛的影响力以及对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确保了“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从设立之初就具备高起点、高规格——该奖项是我国智能科学技术领域唯一以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吴文俊院士命名的科技奖项,被誉为“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代表着人工智能领域的至高荣誉。
十四年来,“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见证了我国人工智能从艰难追赶到并驾齐驱、再到局部引领的波澜壮阔的历程。回望沉甸甸的获奖名录,每一位杰出学者,都是吴文俊院士科学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写照。
2018年,首届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陆汝钤研究员。作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开拓者之一,陆汝钤院士在人工智能、知识工程和基于知识的软件工程方面成就斐然,其主导的“大知识工程”研究至今影响深远。
第八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最高成就奖获得者陆汝钤
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张钹教授因在人工智能理论与机器人技术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奖,他所创建的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我国AI领域重要的科研与人才培育高地。
第九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最高成就奖获得者张钹
2020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理事长李德毅凭借智能驾驶等国际领先成果折桂,相关技术已在多地进行实际场景应用,推动智能交通跨越发展。
第十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最高成就奖获得者李德毅
2021年,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潘云鹤教授,其提出的“人工智能 2.0”新方向,明确了AI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技术路径,为行业发展提供重要指引。
第十一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最高成就奖获得者潘云鹤
2022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郑南宁教授凭借在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领域的长期深耕而获奖,其团队研发的智能感知技术在安防、医疗等多个场景成功落地,展现了扎实的创新能力。
第十二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最高成就奖获得者郑南宁
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高文教授因在视频编码与智能媒体领域的杰出贡献获此殊荣,他所主导的多项技术标准被采纳为国际通用规范,显著增强了我国在该领域的话语权。
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最高成就奖获得者高文
至2024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徐宗本教授荣膺科技成就奖(原最高成就奖),以其在机器学习优化算法等领域的奠基性探索,延续了这一奖项的学术光辉与权威影响力。
第十四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科技成就奖获得者徐宗本
从基础理论的重大创新,到关键核心技术的艰难突破,再到赋能百业的成功产业化实践,这些获奖者不仅奠定了中国人工智能研究的学术基石,更是推动技术走出实验室、走向产业,真正惠及国计民生。
当前,我们正站在智能革命的潮头。“吴文俊奖”始终铭记那些理应镌刻于时代丰碑的名字,亦致力于嘉奖深耕实干、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产业落地与进步的探索者。如今,新的机遇正悄然开启,备受瞩目的2025吴文俊人工智能创新大会即将召开。大会期间,将围绕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等多个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和交流。同时,2025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申报工作也全面启动。作为发起者和主办者,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将继续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所有怀揣梦想、锐意创新的科研工作者搭建最好的展示平台。
传承之火,生生不息。诚邀每一位AI创客携引领时代的卓越成果,角逐这一行业至高殊荣。让我们汇聚在“吴文俊精神”的旗帜下,共同参与并缔造中国人工智能更加辉煌的未来。
奖项申报指引如下:请访问“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官方网站(https://www.wuwenjunkejijiang.cn),仔细查阅最新版《申报指南》与《推荐工作手册》,并严格按流程完成线上申报。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