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锂电正极材料稳定性相关的挑战阻碍了其整体性能和寿命;富镍正极材料可以帮助实现高电压和高容量;但它们的实际使用受到结构问题和氧气消耗的限制。
据报道,一组来自英国的科学家们在“理解和克服与锂离子电池中使用的富镍正极材料相关的挑战”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可充电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应用,但与正极材料稳定性相关的挑战阻碍了其整体性能和寿命。据了解,虽然上述材料可以帮助实现高电压和高容量,但它们的实际使用受到结构问题和氧气消耗的限制。
英国伯明翰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最新研究表明,“氧空穴”的形成(氧离子失去电子的地方)在LiNiO2(层状镍酸锂)阴极的降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加速了氧气的释放,从而进一步降解阴极材料。
研究人员在英国地区超级计算机上使用了一套最先进的计算技术,检查了LiNiO2阴极充电时的行为。他们发现,在充电过程中,材料中的氧发生了变化,而镍的电荷基本保持不变。
他们说,“我们发现镍离子的电荷始终维持在+2,无论是在充电还是放电状态下。与此同时,氧的电荷从-1.5变化到约-1。这很不寻常,传统模型假定在充电过程中氧的电荷保持在-2,这些变化表明氧不太稳定,我们已经找到了一种让它离开富镍正极的途径。”
研究人员将他们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并发现结果与观察到的情况吻合良好。他们提出了氧在这一过程中丢失的机制,涉及氧自由基的结合形成过氧化物离子,然后转化为氧气,留下了材料中的空位。这一过程释放能量并形成单态氧,一种高度反应性的氧形式。
至此,他们得出结论,“氧空穴”的形成严重损害了锂离子电池中富镍正极材料,并提出了掺杂剂来增强电池的稳定性和寿命。最新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了《焦耳》杂志上。
“潜在地,通过添加减少氧气氧化还原反应,同时促进过渡金属氧化还原反应的掺杂剂,尤其是在表面,减少单态氧的产生,我们可以增强这类锂离子电池的稳定性和寿命,为更高效可靠的能源存储系统铺平道路。”他们补充道。
(来源金融界)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