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海关总署公布了2023年1月至2月的对外贸易数据。1月至2月,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中国的外贸进出口抵御了多种预期因素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外贸开局稳定,质量稳步提高。
促进超预期贸易增长的多种因素
今年前两个月,外贸出口增长的韧性继续显现,扭转了2022年10月以后出口月同比增长由正转负的趋势,迎来了“稳定开门”。促进贸易增长的主要支撑因素如下:
一是稳定恢复国内生产供应。国家统计局于2月公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在扩张范围内,市场预期将继续改善52.6%。中国制造业体系完善,不断向中高端发展,竞争力不断提高。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疫情影响逐渐消退,制造企业复工复产复市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力逐渐恢复正常,对稳定外贸订单、支持出口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是全球经济复苏,外需改善。虽然世界经济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地缘政治冲突和美欧加息的影响,但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总的来说,世界经济复苏的趋势并没有改变。2023年2月,欧元区和美国的综合PMI初值分别为52.3%和50.2%,处于扩张区间,是过去8个月的最高水平。作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欧元区国家和美国的制造业复苏不仅有助于缓解全球经济的下行压力,而且可以增加外部需求,推动中国出口规模的增长。
三是继续稳定外贸政策。面对外部需求增长放缓、国际供应链格局加快重建的外部环境,中国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2023年,商务部提出了加强贸易促进、合理扩大进口、深化贸易创新、稳定外贸产业基础四项重要措施。许多地方政府组织外贸企业“走出去”,“欢迎海外客户”,大大提高了出口企业开拓市场、接受订单的渠道和信心。由于稳定外贸政策效应的持续努力,2023年2月中国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2.4%,是2021年5月以来首次回归扩张区间。
新动能有助于不断优化外贸结构
今年1月至2月,中国外贸结构不断优化。一般贸易增长迅速,在外贸中所占比例增加。数据显示,前两个月,中国一般贸易进出口4.01万亿元,增长1.2%,占中国外贸总值的64.9%,比去年同期增长1.3个百分点。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1.16万亿元,外贸比例下降2.2个百分点。
从贸易伙伴的角度来看,东盟、欧盟和美国仍然是中国前三大贸易伙伴,分别进出口9519.3亿元、8510.9亿元和7029.8亿元,其中东盟进出口增长9.6%。同时,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总进出口增长了2.12万亿元,增长了10.1%,高于总增长率的10.9个百分点。中国的贸易伙伴更加多样化。
从市场实体的角度来看,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进出口规模都在增长,其中民营企业的出口继续增长。今年前两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3.16万亿元,增长5.3%,占中国外贸总额的51.2%,是中国出口贸易的一半;国有企业进出口1.05万亿元,增长5.3%。
从出口产品来看,中国机电产品1-2月出口2.03万亿元,增长0.4%,占出口总额的58%,是主要出口产品。其中,手机和汽车表现良好,出口分别增长10.5%和78.9%,成为推动出口的“新动能”。
此外,新的贸易形式和新模式也成为外贸发展的重要增长点。1-2月,保税物流进出口7785.5亿元,同比增长6.1%,为贸易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多管齐下,实现外贸稳定、长期发展
未来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但要看到中国外贸发展的韧性优势,就要抓住当前的复苏势头,聚集各种力量,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力稳定外贸基本盘,实现外贸发展的稳定和长远发展,为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未来,有关部门需要帮助企业抓住订单,扩大市场,有效帮助企业挖掘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的出口增长点,增强外贸竞争力;二是发展“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巩固传统市场,促进市场多元化;三是促进科技自力更生和开放合作,提高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第四,加快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库等新型外贸模式的发展,为外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王孝松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所研究员)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