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新闻记者 曹晨
在今年的两会,全国人民代表、以岭药业经理吴相君的意见主要包括提升中西医结合协作,推动中医药学弘扬创新高质量发展等主题。
吴相君表明,现阶段,在我国中西医服务能力建设获得长足进展,中西医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中西医科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一批国内外具有显著危害的研究成果。中西医学术交流日益活跃性,国际性交流合作更为广泛。
“青蒿素发现人屠呦呦研究者得到在我国社会科学行业第一个诺奖,血瘀证与活血化淤科学研究、中药材安全系数核心技术等成效,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西医医药学助推COVID-19新冠肺炎防控,这种重大突破都显示中西医医药学是我国与众不同的医疗服务体系,在维护居民健康层面起着重要作用,对推动中医药学传承与创新发展趋势,完成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发展、全球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例举称。
吴相君还注意到,应对广大群众日益持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中西医科技创新科学研究能力不够,在基础理论、临床医学及方法学科学研究层面需进一步进一步;中西医结合临床防病治病水平有待加强,中西医优点和特色充分发挥得不够完全;中西医人才队伍建设有待提升,中西医医疗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关优秀人才相对性欠缺,活力与发展潜力亟需激起。
对于此事,吴相君明确提出三点提议。一是加强中西医科技创新转换运用科学研究服务体系。完善中西医的发展战略、战略举措、管理方案,提升中西医课程与科研平台建设。开设中西医科技专项,提升中西医结合学与药理学、药学、生物学、生物信息学、AI技术性等学科深层交叉融合,推动中西医诊治基础科研,加速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标志性成果产出率等。
二是健全中西医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设,提高重要慢性病、传染病防治水准。创建中西医结合协作常态化,完善中西医临床协作管理体系,提高中西医结合协作科技攻关水准,适用综合性医院提升中西医的临床治疗水平,进行综合性医院与基层社区门诊中西医结合协作诊治,“宜中则中、宜西则西”,不断完善重要慢性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线复”不同阶段的中西医特点干涉对策等。
三是健全中西医人才的培养及文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中西医多层面人才的培养,提高高端中西医结合临床权威专家服务体系,适用世界各国中、西医方面权威专家进行中西医基础与临床实验,提高高端中西医优秀人才专业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积极主动给予国际合作方式,打造出高技术的专业团队等。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