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卢梦匀
南矿集团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从服务小型建材企业到覆盖国内砂石系统等工程板块,成为中高端矿机设备供应商。现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是企业的新里程碑,南矿集团还要再走50年。南矿集团董事长李顺山告诉《上海证券报》,在资本市场的帮助下,南矿集团将进一步深化设备业务,重点加强后市场服务,在矿山机械设备领域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聚焦行业高端客户
南矿集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70年的南昌矿山机械厂,主要生产煤炭和化工行业所需的专用设备,如风干造粒机、煤洗机、胶带输送机和化工设备配件。2003年,经过重组,南矿有限公司成立。目前,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砂石骨料及金属矿山相关破碎筛分设备的售后市场服务。
破碎筛分设备广泛应用于下游。目前,有三个直接应用领域:砂骨料、金属矿山和固体废物环保。由于破碎筛分设备作为砂骨料和金属矿山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设备质量可以直接决定下游产品的颗粒类型、等级和质量,以及矿山作业的安全环保系数。因此,只有经过长期反复的市场验证,破碎筛分设备品牌才能积累一批合作稳定的优质客户。
南矿集团技术积累深厚,实施“行业高端客户”战略。产品已应用于三峡工程、白鹤滩工程、防城港核电站、岭澳核电站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并进入国内外大型工程建筑公司(中国电力建设、中国能源建设等)、大型建材公司(海螺水泥、华新水泥、中国建材等)、大型矿业公司(宝武集团、鞍钢集团等)和大型跨国企业(法国拉法基、德国海德堡、爱尔兰CRH等)的供应链。).
李顺山表示,从国内破碎筛选市场格局来看,芬兰美卓等外资品牌是第一梯队,占据了5%的市场份额。第二梯队的中高端国内品牌占据了20%的市场份额,南矿集团处于这一行列。其余75%的市场份额掌握在小型低端国内品牌手中,因此破碎筛选市场的行业集中度较低。
据报道,随着行业发展趋势的加快、下游中小型矿山整合、绿色矿山建设等国家政策的深化,低端国内品牌的市场份额将逐渐被中高端国内品牌挤压,市场集中度将继续提高。同时,相比之下,外国品牌存在价格高、响应速度慢等缺点,难以下沉用户。以南矿集团为代表的国内品牌优势显示,中高端产品的定位替代已成为一种趋势。
后市场服务成为重要收入来源
虽然南矿集团已经成为业内产品系列最丰富的企业之一,但它并不满足于仅仅成为一家传统的设备制造企业。
李顺山告诉记者:“一般来说,整机设备的使用寿命为5-10年甚至更长。在此期间,配件和耗材的消耗和更换更频繁,需求量很大。同时,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突发问题,客户联系企业进行维修,影响客户生产进度,体验差。”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进入产品后端服务,不仅限于更换配件,还包括提供解决方案、智能操作和维护等全生命周期服务,以帮助客户更好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李顺山说。
因此,南矿集团率先进入后市场服务领域,向“设备制造+服务”模式转变。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形成了比较清晰的盈利模式。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南矿集团后市场营业收入分别为6499.71万元、8893.03万元、1.44亿元和1.01亿元,收入比例从16.86%稳步上升至27.15%,成为公司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来源。
为了更好地把握后市场服务的利润增长点,南矿集团的融资项目之一是综合科技建筑建设和智能运维平台建设。南矿集团特别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技术优势。
“过去,客户的设备需要派技术人员和劳务人员到现场进行操作和维护。一旦有了智能操作和维护技术和应用,不仅可以实现设备与生产线的智能连接,还可以减少现场操作人员的数量,降低操作和维护成本,发挥准确管理的作用。”李顺山说。
未来业务发展前景广阔
破碎筛分设备的应用领域将受到房屋建筑、交通、水利水电、城市公共设施、铁矿石和有色金属基础工业、建筑垃圾回收、废电池综合利用等终端应用市场的综合影响。从行业前景的角度来看,南矿集团未来将有巨大的业务发展空间。
李顺山表示,砂石骨料行业是目前破碎筛分设备下游应用中所占比例最高、市场规模最大的领域。砂石骨料是城市公共设施项目中混凝土的必要组成部分。考虑到中国的人口基础和政府投资的推动,砂石骨料仍将是未来几年破碎筛分设备的重要需求领域。
从业务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设备大型化、成套、环保、智能化的加快,南矿集团将继续以其技术优势和良好的声誉在高端客户群体中获得新的机遇。同时,“设备制造+服务”的新发展模式作为早期进入后市场服务领域的企业,将充分发挥协同作用,覆盖更大的股票市场。
南矿集团还将重点放在海外市场,李顺山提出,未来南矿集团国内外业务比例将呈现“四六开”的局面。
“企业的短期发展取决于政策,长期发展取决于文化。从1970年到今天,南矿集团依靠“高端产品满足高端需求,国内设备取代进口设备”的使命感。现在已经成为主板上市公司,责任更重,企业目标更高。未来,南矿集团将朝着“行业质量基准、快乐企业模式、国际知名品牌”的愿景大步前进。李顺山说。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