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阿里巴巴自主研发的大型模型“通义问题”开始邀请用户进行测试体验。4月11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阿里巴巴的所有产品将在未来进入“通义问题”大型模型进行全面转型
□中国数字、软通动力、用友网络、太极股份、朗信科技、润和软件、鼎杰软件、浙江中央控制将成为阿里巴巴第一批产业战略合作伙伴,通过云计算促进人工智能的大规模推广
□OPPO、吉利汽车、智己汽车、奇瑞新能源、毫末智兴、太古可口可乐、波司登、棕榈科技等企业表示,将在大模型相关场景中探索和创造与阿里云的技术合作
◎记者 温婷
“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出现是划时代的里程碑。人类将进入一个新的智能时代。就像工业革命一样,大型模型将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带来生产力的巨大提高,并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4月11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阿里云智能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在阿里云峰会上表示,未来阿里巴巴的所有产品都将进入“通义千问”模型进行全面改造。
除了基于大模型升级的阿里内部产品“家庭桶”外,阿里还计划开放“通用问题”的能力,使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行业能力。阿里云智能首席技术官周靖仁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阿里云智能MaaS是降低使用门槛、扩大应用场景、帮助各行各业解决实际大模型应用问题(Model as a Service,模型是服务)的发展路线。“在未来,即使是一个小学生也可以很容易地调用他的大模型,这不是幻想。”
从“通义千问”重新思考大模型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们最缺少的是大模型。”在4月11日的阿里云峰会上,一个参与者的笑话引起了周围观众的共鸣。正如他所说,从百度、华为、京东、商业汤,到360、昆仑万维、网易、蚂蚁,大模型已成为人工智能行业最热门的“标签”
4月7日,阿里巴巴开始邀请用户进行测试体验。周景仁承认,自2019年参与大型模型研发以来,阿里巴巴一直坚持自己的技术路线。”“通义问题”不是为了ChatGPT,而是阿里目前探索大型模型的节点,但不是最终状态,大型模型的开发仍有巨大的空间。”
据他说,到目前为止,“通义问题”的版本每周都在迭代,技术每天都在升级。“我们已经充分意识到,今天仅仅依靠一个通用的大型模型并不能解决每个行业的应用痛点。这是通用大型模型需要加强的一部分。”周景仁承认。
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从零开始制作基本的大型模型。在他看来,在追求高效、低门槛的同时,也需要保持模型定制的灵活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振兴整个大模型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
在此基础上,阿里巴巴云提出了MaaS的概念。企业可以根据“通用问题”的能力,结合自身的场景应用和知识体系,培养独家的大型企业模式。例如,每个企业都可以有自己的智能客户服务、智能购物指南、智能语音助理、文案助理、人工智能设计师、自动驾驶模型等。
周靖仁表示,在此基础上,企业不需要关注基础大模型培训的繁琐过程。阿里巴巴云可以提供各种使用模型的方式,包括“对话”,也可以将大模型的能力集成到企业需要开发的网页中。它还可以通过打开API真正向每个开发者释放模型的能力。除了培训,阿里云还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在云上部署模型。这意味着大模型不仅可以使用,还可以定制,可以基于基础大模型进行二次开发,赋能千行百业。
与第一批战略合作伙伴携手
通过云计算促进人工智能的大规模推广
在张勇看来,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所有产品都值得大模型升级。他说,要建立一个新的人工智能开放生态,我们需要从阿里巴巴开始。目前,钉钉和天猫精灵正在测试大型接入模型。钉钉可以实现自动编写工作计划、生成应用程序等功能。天猫精灵接入“通用问题”后,智能水平显著提高。未来,阿里巴巴的全线业务,包括天猫、高德地图、菜鸟、飞猪等,将接入“通义千问”进行全面改造。
张勇说,云计算是人工智能大规模推广的最佳方式。”在未来,我们希望在阿里巴巴云上培训一个模型的成本可以降低到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即使是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云平台获得大型人工智能模型的能力和服务。”阿里巴巴云将为人工智能时代提供良好的计算能力基础和大型模型能力,并全面服务于智能过程。”
4月11日,阿里巴巴云宣布“与产业合作伙伴同行”战略合作。通过一系列措施,中国数字、软通动力、用友网络、太极股份、朗信科技、润和软件、鼎杰软件、浙江中控将成为首批产业战略合作伙伴。
以鼎杰软件为例,公司与阿里巴巴云结合各自在工业软件产品和云基础上的优势,共同打造“云智能制造联合解决方案”,为无锡普天铁芯、宁波大集团、金华皇冠集团等制造客户提供智能制造服务。下一步,双方将继续深化战略合作,深化电子半导体、设备制造等行业客户的服务,以“产业共建、方案共创、产品共生、渠道共同”为目标。
阿里巴巴云智能首席商务官蔡英华表示,阿里巴巴云将继续“坚持合作伙伴优先”战略,同时与合作伙伴政策“真实”同步,为合作伙伴提供更多的合作空间。具体来说,阿里巴巴云将从客户分层、市场分工、生态授权等方面升级合作伙伴政策。
OPPO、吉利与阿里携手共创大模型
4月1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生成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公众意见。根据该意见,利用生成人工智能产品提供聊天和文本、图像、声音生成等服务的组织和个人应对生成人工智能产品的预培训数据和优化培训数据来源的合法性负责。阿里云智能集团公众与客户沟通部总经理张琦告诉记者,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服务将按照合规要求进行准备。
如今,除了阿里生态,一些合作伙伴已经试水,创建了一个“通义”大模型。阿里巴巴云将与OPPO安第斯智能云共同建设OPPO大模型基础设施,基于“通义问题”完成大模型的持续学习、精细调整和前端提示项目。未来,它将为大量终端用户提供人工智能服务。
此外,吉利汽车、智己汽车、奇瑞新能源、毫末智兴、太古可口可乐、波司登、棕榈科技等企业表示,将在大型模型相关场景中探索和创造与阿里云的技术合作。
与此同时,阿里云也在积极建设开源人工智能社区生态。2022年11月,阿里巴巴云推出了中国第一个人工智能模型社区“魔法匹配”。开发者可以下载各种开源人工智能模型,并直接调用阿里巴巴云的计算能力和一站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培训和推理平台。在发布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魔搭”社区的用户总数已超过100万,模型总下载量已超过1600万次,成为中国最大的AI模型社区。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产业研究所所长朱兆英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趋势是从小型模型到大型模型,另一个趋势是加速人工智能与科学计算的融合。在大型模型的发展趋势下,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大型模型的计算能力需求增加了40万倍,计算能力、资本和技术壁垒迅速上升,这将改变人工智能行业的规则和模式,使市场集中在大型科研机构和企业。在人工智能与科学计算的融合中,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高气象、海洋、农业、地球、机械、航天、航空、土木工程、地质等行业大量科学计算的效率,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漆元,复旦大学浩清教授、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所所长,透露,复旦大学正在与阿里云共建中国大学最大的科研计算能力平台。在百G跨校区高速数据传输网络的帮助下,阿里云校外数据中心的校内数据中心和托管将形成统一的计算能力资源池,未来将与阿里云公共云连接,成为中国大学最大的科研计算能力平台。目前,该平台已经完成了第一个人工智能集群的推出,可以支持多个项目的研发,初步满足学校多所大学的科研需求,并逐步向学校用户开放测试。该平台预计将于6月30日正式启动试运行。
展望未来,朱兆颖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将继续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基于大数据、大计算能力和大模型,实现边端云协调。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