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80%的新电源来自非化石能源发电
◎记者 李苑
4月12日,国家能源管理局局长张建华在国家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权威部门开幕式”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自今年以来,中国生产生活恢复加快,工业能源增长显著增长,能源消费略有增长,整体能源供需稳定。能源产业将全面推进能源安全、清洁低碳转型、科技自力更生、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国际合作五个方面的优质能源发展。
引导大数据中心参与电力系统调节
张建华表示,加快能源消费模式改革的重点是实现“三个转变”:
第一,能源结构的转变。力争未来五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发电新增电量80%;本世纪中叶,非化石能源成为主要能源。
二是能源系统和形式的变化。加快新能源系统规划建设,建设新电力系统,促进重点领域电能替代,引导大数据中心和工业中断负荷参与电力系统调整,根据当地情况发展可再生能源非电力利用。
第三,能源空间布局的转变。原则上,新输电通道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不低于50%,加快分布式能源、沿海核电和海上风电的发展,实现能源“从远处”和“从周围”的协调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国。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表示,将完善绿色电力证书制度,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全面覆盖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
今年全国最大的电力负荷可能超过13.6亿千瓦千瓦千瓦
国家能源局发言人梁昌新表示,预计今年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将超过13.6亿千瓦,比去年大幅增长。
根据研究和判断,今年全国电力供应总体得到保障,部分省份在高峰时段可能会出现电力短缺。国家能源局将加强统筹协调,加强支持电源和输电通道的建设和生产,确保电煤供应充足,努力做好机组的稳定和全面发展。
下一步将如何继续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张建华表示:一是以国内为基础,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能源供应能力,加强煤炭先进产能建设,加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加强清洁能源供应,加强能源储备能力建设;二是提高能源产业链独立可控水平,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加强产业链不足;三是促进低碳能源转型,建设新能源体系,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优化,非化石能源保障能源消耗越来越多;四是加强能源安全风险预测和预警,继续制定和实施相关能源保障计划,确保中国能源供应稳定。
风电和光伏装机将增加约1.6亿千瓦千瓦
李创军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新电力系统的建设。协调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可靠的电力供应和新能源的消费利用,全面提高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和灵活性,确保新能源的“分配、供应和良好使用”。
李创军还表示,将加强对新能源项目复合用地海洋相关政策的研究,促进新能源复合项目的发展,有效节约用地,确保重大项目的实施。
根据国家能源管理局最近发布的《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今年将推进第一批以沙漠、戈壁、沙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第二、第三批项目,积极促进光热发电的大规模发展。安全建设海上风电基地,规划启动海上光伏建设。大力推进分散式陆上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风电和光伏装机年增长约1.6亿千瓦。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