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2022年,中铁计划派发现金红利49.50亿元(含税)。中铁总会计师孙璀表示,虽然现金分红总额占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比例较2021年有所下降,但每10股现金分红总额和分红总额较2021年上升2.04个百分点。
“在股东回报方面,公司综合考虑利润水平、股东回报和未来发展需要,制定了2022年至2024年股东回报计划,明确规定年度分配的现金红利总额应占当年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0%至50%。中远海控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杨志坚表示,公司董事会建议在2022年底分配每股1.39元(含税)的股息,计划分配每年547.22亿元的现金红利,年分配率约为50%。
电信运营商的分红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在业绩简报会上表示,董事会建议2022年底分红0.076元/股,加上2022年以来首次中期分红0.12元/股,全年分红0.196元/股,分红率从2021年的60%提高到65%。据统计,2022年,中国电信将分红179.35亿元。
推动估值回归合理水平
自2023年以来,中国铁路建设股价上涨近30%,股价创下近一年新高。公司相关负责人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下一步,公司将高度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和市值管理,同时注重价值创造,采取多种措施,推动估值回归合理水平。
“市值管理”是2022年央企上市公司业绩说明会上的另一个高频词。自“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概念提出以来,一些长期被市场低估的央企上市公司已经回到了投资者的视野。自年初以来,中证国新央企综合指数累计涨幅已达10%以上。记者了解到,一些央企上市公司在业绩简报会上积极回应了相关话题,并介绍了下一步的市值管理工作计划。
以中国铁路建设为例,公司高管在绩效路演中介绍,公司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制定了《中国铁路建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计划》和工作台账。下一步,公司将注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动能,注重促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和市场管理机制,开展世界级企业价值创造行动,以价值创造为起点,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一直高度重视投资者的权益,认为做好市值管理可以促进公司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中国铝业董事长刘建平表示,一方面,公司将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不断创造成本竞争优势,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提高业绩;另一方面,公司继续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积极响应资本市场需求;同时,在公司经营业绩良好的情况下,不断提高现金股息能力,为股东创造更多的投资回报。
“公司管理层始终关注公司股价走势,积极努力维护公司股价表现。中远海发董事长刘冲表示,面对市场形势的变化,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分析判断,细化经营措施,促进公司业务的稳定发展。同时,公司将继续推进科技创新和数字转型建设,坚持数字智能创新,促进公司航运产业链绿色智能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改革红利促进业绩提升
从已披露2022年年度报告的央企上市公司来看,140家净利润同比增长或扭亏为盈,其中30家净利润同比增长100%以上。记者注意到,业绩增长较大的上市公司在年报中重点关注改革给公司各方面带来的显著改善。
2022年农发种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33.61%。谈到业绩增长的原因,农业发展种子行业表示,公司以三年国有企业改革为起点,坚持绩效导向,全面实施选拔就业机制改革,加强执行,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内生活力。同时,公司总部有效地发挥了总体规划和领导作用,在重点战略推广、研发体系建设、青年干部培训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22年,振华重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5亿元,业绩大逆转,2021年同期亏损4.4亿元。公司表示,2022年组织机构扁平化改革,内部资源整合重组,运营管理效率进一步提高;新绩效主体的确定巩固了绩效责任,进一步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公司多项重要指标明显改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2年石化油服务业绩大幅增长的动力之一是体制机制层面的持续优化改革。2022年,公司实现合并营业收入737.7亿元,达到“十三五”以来最佳水平;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58%。公司董事长陈锡坤表示,2022年,公司全面实施以“两池、两库、一平台”为支撑的项目管理体系,全面提高核心要素资源的集中控制和分配能力;大力推进项目部区域整合和同质化业务合并,更好地激发各级创造性活力,通过高质量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