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卫杰,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所副院长,研究员
◎记者 陈芳
海南自由贸易港作为唯一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口,从一开始就处于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崔卫杰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海南未来将加快建设高水平开放高地,努力推进体制一体化和自我压力改革创新。
持续努力实现系统集成创新
从顶层设计到实施方案,从中央部署到海南发布,通过一份制度文件,海南逐步建立了自由贸易港制度的“四梁八柱”。
崔卫杰表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规划》明确了以贸易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政策体系,包括“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动”、“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强法治、分阶段税制”等,这些都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标志性政策体系。
“在2035年之前,我们应该全面推进自由贸易港口政策体系的实施。根据现阶段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开放政策和相关制度安排,基本形成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中国开放经济的新高地。”崔伟杰说。
他认为,下一步,海南应围绕制约特定产业或特定领域发展的困难和障碍,促进体制一体化创新。此外,还应努力探索自我压力改革创新,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评价等。
放大RCEP与自贸港政策制度的叠加效应
从地理上看,海南自由贸易港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门户位置,具有连接中国大陆和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崔卫杰认为,与中国其他地区相比,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区域综合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CEP)国家合作更具优势,RCEP与自贸港政策制度叠加,应能取得更明显的效果。
“基于此,我们可以考虑加快RCEP开放措施在海南实施的同时,加快RCEP170项软约束条款的试点和自我压力,努力进一步扩大RCEP与自由贸易港政策体系的叠加效应。”他说。
他还建议加强RCEP和自由贸易港政策体系实施的地方配套改革和创新。通过在海南层面实施配套措施,在国家授权和RCEP开放措施的支持下,及时跟进制约海南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产业发展的障碍。
优化营商环境 增强企业投资信心
海南正在以更大的努力吸引和利用外资。去年,海南新成立了1320家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实际使用外商投资40.5亿美元,同比增长15%。海南的外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的比例从2018年的61%增加到2022年的92%。租赁和商业服务、金融、科研和技术服务的实际使用实现了快速增长。
崔卫杰说:“上述行业与海南重点产业的高度匹配表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和制度效应正在逐渐显现,高水平的开放有效地促进了高质量的发展。”。
他认为,海南还应大力优化商业环境,在政府环境、市场环境、贸易投资环境、法律环境等方面,落实国民待遇,促进公平竞争,确保外国企业依法参与政府采购、招标、标准,加强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进一步增强企业对海南投资的信心。
面对未来,海南建设开放高地的潜力是无限的。崔卫杰表示,2025年全岛关闭后,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世界的连接将更加顺畅,岛内贸易投资政策将更加自由便利。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