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奎
人寿保险公司正在取代财产保险公司成为“补血”的主力军。
《上海证券报》记者发现,今年以来,华贵人寿、爱心人寿、君龙人寿、汇丰人寿等人寿保险公司通过增资、发行债券等方式密集补充资本。
受访者表示,保险公司近年来经常“血液”,主要是保险业进入发展痛苦时期,人寿保险公司和财产保险公司都面临更大的压力,与财产保险公司相比,去年人寿保险公司经营压力更大,业绩下降导致偿付能力压力,因此需要补充资本。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保险业股市博弈中,未来经营不善的保险公司可能会更加困难,行业的“马太效应”可能会加剧。
轮流上阵“补血”
今年以来,寿险公司增资明显加快。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13日,君龙人寿计划增资6亿元;国宝人寿计划增资4.8亿元;汇丰人寿唯一股东汇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计划增资6.54亿元。
去年披露增资计划的人寿保险公司今年获得了许多批准。例如,华贵人寿最近获得贵州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局批准增资10亿元;今年年初,爱人寿增资也获得批准,注册资本增加3.2亿元。
除了增资“补血”,许多寿险公司还发行债券来补充资本。利安人寿宣布,该公司已成功发行10亿元资本补充债券,债券票面利率为4.6%;3月27日,农银人寿获批发行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35亿元。
事实上,除了寿险公司,今年财产保险公司的“补血”还在继续。
记者了解到,近日,太保产权保险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了2023年资本补充债券(第二期)30亿元,加上3月9日发行的2023年资本补充债券(第一期)70亿元,太保产权保险两期共发行了100亿元资本补充债券,是监管机构自2022年以来批准保险公司发行的最大单笔资本补充债券。
今年1月,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国寿财产保险增加注册资本90亿元,从188亿元改为278亿元。此外,一些财产保险公司计划增资。例如,华农财产保险计划增资,增资金额不超过25.5亿元。
提高公司的偿付能力
保险公司宣布“补血”的原因主要是“补充公司资本,提高公司偿付能力”。
在上海一家人寿保险公司的高管看来,近年来,保险公司经常“补充血液”,主要是因为保险业进入了发展的痛苦时期。人寿保险公司和财产保险公司都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补充血液”是减轻资本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从2022年寿险公司业绩来看,整体运营压力明显,尤其是中小寿险公司亏损加剧,2022年非上市寿险公司亏损数量较2021年增加10多家。
经营亏损直接影响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2022年,君龙人寿亏损约1.75亿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较2021年底下降124.49个百分点;汇丰人寿亏损约5.33亿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较2021年底下降24.68个百分点。
“补血”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补二代”二期规则对保险公司的实际资本认定有更严格的要求。华创证券非银行研究团队认为,由于“第二代偿还”二期规则加强了资本识别标准,实际资本分类,增加了交易对手、主要资产和房地产集中风险的最低资本要求,人寿保险行业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预计将普遍下降,保险公司的风险阻力和股息空间也将面临压力,需要补充资本。
从近几年“补血”的保险公司来看,主要是中小保险公司。业内人士认为,与大型保险公司相比,中小型保险公司的经营能力和经营能力没有优势,股东结构相对单一,也影响了外部资源整合和资本引进。目前,保险市场是一个股票游戏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未来经营不善的保险公司可能会更加困难,市场格局也会发生变化,行业的“马太效应”可能会加剧。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