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汪友若
4月14日,第61届中国资本市场高级研讨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春季主任论坛圆桌第二环节题为“新气象、新特征” 浙商证券研究所联合所长邱世梁主持了如何把握2023年投资主线。
邱世良表示,中国经济继续复苏,结构正在推动以高端制造、安全独立、数字经济为导向的产业转型。同时,“稳定增长”年度基调,“促进消费”继续努力,资本市场全面实施注册制度,“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出现。在一系列积极的推动下,a股也预计将推出新一轮的市场。
TMT板块可能是全年的主线
自开年以来,ChatGPT的概念表现非常出色,数字经济,ChatGPT、通用人工智能、半导体等相关行业增长30%以上。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板块集中攻击现象能持续多久?目前,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TMT板块处于什么位置,交易是否拥挤?在这方面,与会者分享了不同的观点。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总经理、电子首席分析师徐兴军认为,以半导体为代表的TMT板块市场或跨年度市场有坚实的基本面支撑。
从需求方面来看,下半年手机等消费品的复苏是国内外的共识,对行业的整体提振也很明显;从制造业的角度来看,虽然行业处于下行周期,但会导致制造业成本下降,设计板块成本下降;最后,从库存周期来看,预计未来库存趋势将逐季下降,大多数半导体设计公司的库存将回到今年第二季度的正常水平。由于国产替代,半导体设备材料板块有望穿越周期,今年半导体板块基本面明显上升。
国盛证券研究所联合所长郑振祥从创新、本土化、产业周期三个方面分析了电子产业。
从创新的角度来看,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将是长期增长板块创新的主要方向。ChatGPT对计算能力和存储的需求可能超过2018年,计算能力增长将成为下一轮行业大周期的重要起点。
在本地化方面,独立控制仍然是半导体产业持续改善的重要逻辑。政策水平始终坚定,不断强调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性和产业链独立控制的必要性,从政策和市场两个方面促进产业发展。
在工业周期方面,半导体工业周期今年迎来了一个拐点。在此之前,TMT行业的许多公司的市值已经回到了2021年的水平。郑振祥认为,尽管TMT行业的股价最近已经修复,但估值尚未达到顶峰。未来,随着应用程序的不断改进和需求的扩大,基本面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新能源产业链可能面临“痛苦期”
随着ChatGPT概念的普及,去年火热的新能源板块自年初以来一直受到压制。新能源产业链年内还会有机会吗?
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所长周旭辉坦言,他对人工智能持乐观态度,对新能源的市场表现仍相对谨慎。他说,在过去的两三年里,新能源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轨道之一,但“一切都是周期性的,成为时间段的朋友”,“2019年到2022年,新能源是朋友,2023年不一定”。
周旭辉认为,今年新能源产业链供需逆转已经开始,年内新能源市场可能会出现结构性反弹,但很难出现逆转。在过去的两年里,电动汽车行业的需求保持了100%以上的增长率,而2023年的需求增长率将大幅下降,但过去几年供给侧的产能继续扩大,供需逆转。
在周旭辉看来,未来新能源产业链的结构性机遇来自技术创新:一是新一代4680电池,二是复合铜箔。2023年,复合铜箔和4680电池有很高的技术突破概率,后续空间较大。
华信证券研究所所长谭倩认为,从宏观角度来看,今年的市场主线仍然是科技结构性牛市。2023年是一个流动性较弱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科技行业相对占主导地位。
从中间角度来看,谭倩认为大型科技板块会有不同细分的轮换:前两年新能源板块风电光伏之间的轮换,今年可能是TMT板块或TMT板块几个主题之间的轮换。
从微观层面来看,交易客户最关注的是持仓比例和交易集中度。以泛新能源板块为例,在市场高峰期,最高机构持仓量达到40%,持续时间较长。
谭倩表示,虽然TMT行业短期交易指标较热,但事实上,这部分交易是由市场散户投资者和活跃交易投资者贡献的,机构头寸没有达到当时大型新能源行业的头寸比例。预计未来机构资金仍将流入,因此资本水平支持TMT行业的后续表现。
消费板块复苏“虽然迟到”
与新能源相比,以食品、饮料、医药为代表的大型消费行业更加沉默。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董广阳表示,中国的消费逻辑与美国有很大的不同。只有经济改善、就业和收入,消费者信心才能恢复。因此,中国消费复苏的整体节奏相对滞后,但最终会赶上。从历史经验来看,消费板块在2008年至2009年、2015年至2016年的市场后期都在努力。今年第一季度市场对消费复苏的预期下降是一个正常的波动。从中长期资本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耐心等待信心的回归,这也是一个布局时期。
华兴证券研究所所长赵冰表示,根据海外投资者的反馈,中国全球市场风险相对较低,股市估值水平也较低。因此,增长和确定性明确的行业领导者受到海外基金的青睐。
在具体的行业配置方面,赵冰表示,可选消费、技术和医药的投资逻辑没有改变。例如,自2021年年中以来,制药行业已经调整了近一年半,但国家对制药行业的投资并没有减弱,医疗保险的余额也在扩大。去年市场投资风格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医药、消费等核心资产价值的消失。预计这些行业今年的表现仍值得关注。
国元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唐静文认为:首先,经济复苏将逐步改变居民的消费预期,最终传递到消费数据的改善,这是一个逐步传递的过程,因此复苏过程不是一夜之间实现的,但复苏的确定性是毋庸置疑的。其次,中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44万亿元。即使总增长率比以往的快速增长放缓,也会有很多结构性的机会。
汤静文还表示,消费是一个典型的供需产业,技术进步将增加新的消费场景和新的需求。”例如,市场最近一直在讨论人工智能,我们也期待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开放的世界游戏互动中为游戏消费贡献新的增长点。”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