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第一批34家企业债券注册批准 修订和完善企业债制度规章制度
据报道,首批企业债券发行计划筹集542亿元,主要投资于交通、工业园区、新城镇化、安置住房建设、农村产业一体化发展、5G智慧城市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记者 梁银妍
中国证监会周三发布消息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移交的34个企业债券项目已依法完成注册程序,并同意发布注册批准文件。这标志着中国证监会企业债券发行审计责任的正式实施。
据报道,首批企业债券发行计划筹集542亿元,主要投资于交通、工业园区、新城镇化、安置住房建设、农村产业一体化发展、5G智能城市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中国证监会表示,将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合作,继续稳定有序地转移企业债券发行审计职责,稳步推进企业债券发行审计登记,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稳定运行,充分发挥企业债券在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稳定增长。
许多市场参与者提出,第一批企业债券注册批准是在中国证监会之前发行的 国家发改委关于企业债券发行审计职责转移过渡期工作安排的公告仅隔一天发布。它体现了中国证监会的监管责任和服务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市场主体的信心。这也代表了资本市场的一种监管理念和监管理念,反映了资本市场坚持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公开透明度和效率。
近日,公司债券发行审计职责转让工作启动,设定了6个月的过渡期。《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在过渡期内,中国证监会将坚持“三不变两调整”,使公司债券运行,及时修订和完善公司债券相关制度和规章制度,做好相关业务技术和人员准备,确保公司债券工作在职责转让期间的正常发展、有序衔接和平稳过渡。
今年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计划》发布,明确中国证监会划入国家发改委的企业债券发行审计职责,中国证监会统一负责公司(企业)债券发行审计。
目前,本工作已作出以下具体安排:中国证监会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沟通协商后,设定过渡期,尽快启动企业债券发行审计职责转让,使企业债券运行,稳定市场预期;过渡期内,中国证监会坚持“稳定、最小变化”的原则,继续保持“三不变”,做好“两调整”,确保转让工作的有序联系。
“三不变”是指保持审计机构不变,审计标准不变,托管交易市场不变。在过渡期内,中国证监会继续指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央结算”)负责验收工作,指定中央结算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负责审计工作。同时,公开发行企业债券的发行条件、信息披露、申报文件格式内容、提交方式,按照现行企业债券的有关规定执行。此外,企业债券仍在中央结算、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结算”)登记托管,并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上市。
“两次调整”是指企业债券登记机构调整为中国证监会,审计机构报中国证监会履行登记程序;二是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证券交易所、登记结算机构、中国证券业协会依法履行企业债券的监管和风险防治职责。中国证监会将加强与国家发改委、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履行主要监管职责,维护债券市场的稳定运行。
中国证监会还将及时修订和完善企业债券制度和规章制度,为依法履行职责提供制度保障。据业内人士透露,资本市场改革需要遵循市场化和法治化的要求。企业债券发行审计职责转移后,监管部门将面临大量的制度和规则建设。
数据显示,目前有2900多只企业债券,约3.98万亿元(含铁路债券1.88万亿元)。自企业债券发行登记制度实施以来,形成了“一受理、两审核、集中登记”的管理制度,即中央结算、交易商协会、国家发改委在公告前登记。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企业债券发行审计职责调整的目的是促进债券管理体系的理顺,加强资本市场的监督职责。企业债券发行审计职责的转移,将有利于促进企业债券与公司债券的协调发展,加强债券市场为国家服务的重大战略功能,更好地帮助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
平安证券分析师认为,中国证监会统一负责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的发行和审计,有利于简化和优化债券发行监管,防止监管套利,符合债券市场统一监管的顶层设计,是制度层面的重大进展。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