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高山
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一家作坊的老板王华(化名)告诉《上海证券报》,无论你想要什么,我们都可以提供,只要价格合适!”。据他介绍,在高峰期(2022年碳酸锂价格上涨期),当地从事电池拆卸的小作坊有数千家,目前仍有数百家,可以在产业链上提供各种产品。
“小作坊”是指没有回收拆解资质的小工厂。他们不仅没有环评证书,而且没有安全生产许可证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一些小工厂甚至没有企业注册。记者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了解到,这种小作坊不仅存在于河南新乡、广东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地,还存在大量的小作坊式电池拆解厂。
近年来,我国锂电池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作为绿色回收利用的关键环节,电池回收产业的野蛮增长让产业链各方头疼。”大多数废电池流入小型车间和监管盲点的梯队利用市场。正式回收企业基本上很难收到废电池,大量高质量的回收能力处于闲置状态。”宁德时代董事长曾玉群此前表示。
记者调查发现,与正规军相比,小车间具有成本低、集体作战、门槛低等“竞争优势”,但存在环境保护、安全等隐患,导致废电池回收领域“坏钱驱逐好钱”的畸形生态长期存在,需要整改和重塑。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近期碳酸锂价格的大幅波动,废电池回收行业的生态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应抓住这一“窗口期”,加快整改,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秘密小作坊“黑粉”生意
废旧电池都去哪里了?
“在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新七街、纬七路周边10公里范围内,许多村庄都有大量的小型车间式‘黑粉’制造商。”今年3月底,经过几天的访问,记者突然收到了一条短信。没有更多的信息,过去也没有接听电话,提供线索的人非常谨慎。
从郑州出发,到新乡牧野区大约需要一个小时的车程。在乡村小路上,路边的油菜花盛开,偶尔有电动汽车或三轮车经过,外国人和外国汽车特别引人注目。
以购买“黑粉”(含镍、钴、锰、铜、铝、锂等金属和碳粉的黑粉通过拆卸、破碎、筛分、热解、分选等工艺获得)为由,记者随机敲开了一个村民的门,作为一个贸易商。刚刚解释了目的,另一边立即指出了一个蓝色的温室,距离记者几百米,那里有一个小工厂。
从路边看,这个小车间外面覆盖着一个普通的铁棚,门很宽,或者为了方便车辆进出。但如果没有人指路,外人很难看到这是一个小工厂。工厂的门上还有一扇小门,敲门,一眼就看到几个废弃的电池组散落在大厅里。
“我不玩粉,现在碳酸锂价格每天都在下跌,这个市场,生意不容易做。”老板罗先生非常谨慎。他告诉记者,他主要使用电池进行二次使用。
在另一个小车间老板罗成(笔名)的介绍下,记者看到了王华,一个在新乡“电池生意很大”的老板。从街上的一扇小门进去,穿过一条小巷,打开一扇铁门,然后穿过一个院子,然后打开一扇门,就是王华的仓库。记者看到,仓库里堆满了数十个大编织袋,里面装满了“黑粉”。
据王华介绍,他还有另一家粉厂,最近还没开工,手头的库存也不多,如果需要的话,他可以很快帮忙组织到货源。
记者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小作坊没有上市,隐蔽性强。很少有企业有“某某电池原材料厂”的品牌。交易前,老板会提前声明“不能开具发票”。
拆解再利用存多重风险
“你在这里打粉,不怕出事吗?电池爆炸了怎么办?”离开王华的仓库后,记者和罗成继续聊天。
罗成说:“小心点。还有一些事故,以前有一家工厂爆炸了,人却没事,一个仓库的电池没了。”。
锂电池组本身具有高能量,可能会出现短路、泄漏等安全问题,然后可能发生火灾或爆炸。记者秘密调查了解到,小车间的生产环境和设备相对简单,操作往往不规范,拆卸电池时存在爆炸、火灾等安全风险。
锂电池本身不仅是一种危险品,而且在储存和运输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因此引发的火灾事故并不少见。更令人担忧的是环境污染问题,如废锂离子电池拆卸不当,可能导致镍、钴、锰等重金属离子污染、氟污染和有机物污染。
“我们主要在这里做(拆解)的前半部分,不做湿法(化学分解),环保问题还算不错。”罗成不愿意多谈这个话题。新乡的另一个小作坊老板也说,当地对这个(环保)的管理并不太严格。
资源浪费也是一个大问题。一些正规回收拆解企业可以回收的材料,小作坊只能作为垃圾处理,不利于回收利用。
然而,罗成坚持说,他和他的同行在对各种材料进行分类后销售,并达到了资源利用的极致。王华向记者透露,“黑粉”主要销售给国内几家知名的回收企业,如江西龙头企业,曾与他有过深入的合作。
这与记者所知道的一致。据了解,小车间不能完成整个回收过程,主要是预处理,提取的材料主要由正规企业后续使用。
与安全、环保等风险相比,另一种风险可能会直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2022年9月,河北省张家口市警方公开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案。当地警方在破坏的电池假冒窝点查获了15万多个假冒“南富”电池,涉案价值超过50万元。据调查,制造假电池的窝点在河南省新乡,新乡有1个假电池窝点和1个假电池仓库,先后逮捕了7名制造和销售假“南富”电池嫌疑人。
据了解,一些小车间所谓的二次使用,是拆卸电池组,根据外观选择或简单测试,然后更换包装出售,下游包括儿童玩具制造商、小型电器制造商等,如一些手持电风扇电池,通常是梯队使用。
“我们都有你需要什么样的电池。”离开前,罗成对记者说。
“价高者得” 正规军干不过小作坊
为什么新乡能聚集这么多电池拆解车间?他们是怎么得到废电池的?
“主要是价格。你的价格很高。当然,其他人会把它卖给你。”据当地一位从事废电池拆卸的人士介绍,经过多年的发展,新乡的一些小老板建立了一些回收渠道,每个人都非常“团结”,在抢货方面有优势。例如,他说,新乡的一位老板可能需要数千万元才能找到一批货源。一个人很难把它拿下来。我们可以聚在一起,很快就完成。
事实上,新乡的电池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1950年,河南省第一家电池企业成立于新乡。1956年,中国第一家二次电池制造商国有第755厂也建在新乡。它是中国最完整的电池生产基地之一,是中国十大电池出口基地之一,被称为“中国电力行业的黄埔军校”。
“他爷爷在做电池,他爸爸也在做电池。在他这一代人身上,他不得不依靠电池。”聊天中,一位当地村民介绍了他的伴侣。
也是做废电池回收拆解再利用,为什么正规企业不能做小作坊?
“从回收的角度来看,我们真的没有他们敢出价。”华南一家拆解白名单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与正规企业相比,小作坊几乎没有环保投资或纳税,家庭作坊也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据了解,由于锂电池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同厂家和型号的电池组结构不同。虽然许多领先企业在智能拆卸方面取得了技术突破,但综合优势并不明显,手动拆卸仍然是主要的操作模式。
同时,小作坊几乎没有环保投资,固定资产和生产成本投资很低。这也导致了小作坊的泛滥。一些小作坊甚至在家里买了一台破碎机,在自己的院子里完成了加工。
废旧电池的拆除不仅聚集在河南新乡。记者获悉,广东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地也有大量的“车间式”电池拆解厂。
据中国化工物理电力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统计,目前流向白名单企业的退役电池不到25%,75%的企业被“小作坊”和尚未进入白名单的企业消化。此外,据高工锂电池统计,正规渠道回收的退役电力电池仅占20%至30%。
“生优存劣”
迫切需要改变生态
“坏钱驱逐好钱”的生态需要改变。在今年的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会议上,如何纠正电池回收行业的混乱已成为新能源行业代表和成员关注的焦点。
中国创新航空公司董事长刘静宇建议,在电力电池企业的领导下,从产品设计来源制定电池回收路线,建立高效的电池回收系统,制定回收过程的标准和规范,确保低碳、环保、高效、经济价值,优先支持大数据管理能力,掌握低能耗零污染材料回收技术。
骆驼董事长刘长来发现,目前我国电力电池回收渠道不规范,大量退役电力电池以“高价”的形式流向非正式回收渠道,形成正式企业产能不饱和经营、市场竞争“劣币驱逐良币”等扭曲现象。
天能控股董事长张天仁提到,目前国内电力电池回收行业的竞争模式仍呈现“小、分散、混乱”的局面,行业发展存在电池流量管理困难、电池回收价格混乱、不合格小车间无序扩张等问题。
电池产业链龙头企业负责人集体呼吁的背景之一是,中国已经迎来了第一批动力电池退役高峰期。第一批商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在过去两年开始退役,预计2023年退役动力电池理论回收量将超过30万吨,预计2025年将达到50万吨。根据《2022年中国锂电池产业发展指数》,自2021年以来,电力电池退役量大幅增加,2022年退役总量为34.5GWh(27.7万吨),预计2025年后每年退役的动力电池数量将达到100万吨。
政府部门一直在继续推进标准化回收利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3月1日国家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提出,要完善回收系统,加强智能拆解等关键技术研究,提高动力电池的回收水平。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