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董事会和全体董事保证公告内容不存在虚假记录、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2023年5月8日,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能源或公司)与中国长江电力有限公司联合举办2022年及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简报会,现将召开情况公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时间:2023年5月8日15日:00-17:00
方式:现场沟通与在线方式相结合
组织名称(排名不分先后):中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证券、银河证券、长江证券、申万宏源证券、工业证券、西南证券、广发证券、天丰证券、第一证券、安信证券、国海证券、民生证券、国联证券、中信建设投资证券、博世基金、博世基金、华宝基金、汇丰银行、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加拿大养老金、中国养老金、太平洋资产管理、中欧基金、汇天府基金、浙江能源基金、华能信托等单位。
三峡能源参与者:董事、总经理张龙、独立董事王永海、总会计师、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杨贵芳、董事会秘书、总审计师刘继英、总工程师、工程管理部主任王忠良、证券事务代表王荣及相关部门负责人。
二、沟通的主要问题及公司回复的总结
1.公司2022年装机及2023年装机计划?
答:2022年,公司新增装机容量352.52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30万千瓦,陆上风电135.3万千瓦,太阳能发电187.22万千瓦。根据公司发展规划,预计2023年新增装机容量将超过500万千瓦,争取积极增长趋势。
2.2022年底风电、光伏的权益装机容量是多少?
答:公司新能源开发的主要方式是控股开发。在开发过程中,为实施国家混合所有制改革,部分项目采用相互参与、相互控制的开发模式,总体规模较小。
3.公司资源储备怎么样?新增资源储备的规模是多少?审批情况如何?
答:目前公司资源储备超过1.3亿千瓦,2022年新增坐标点资源548.08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985.17万千瓦,太阳能发电2592.91万千瓦,集成1350万千瓦,抽水蓄能560万千瓦。2022年新增批准备案项目1630.19万千瓦,其中风电359.77万千瓦,光伏发电800.02万千瓦,抽水蓄能380万千瓦,独立储能90.1万千瓦,地热发电项目0.3万千瓦。
4.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的进展情况?第一批风电和光伏发电补贴合规项目清单中包含了多少项目?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验证合规项目清单预计何时公布?
答:目前,国家主管部门仍处于论证和征求意见的阶段,尚未落实结论性意见。2023年1月,电网公司公布了首批合规项目清单,公司164个项目被列入首批合规项目清单。第二批合规项目清单的发布时间取决于国家验证,公司未获得公共信息以外的其他相关信息。公司积极配合国家验证工作,按照规定提供认证材料,等待主管部门进一步指示。
5.2022年回收可再生欠补总额?2022年底应收欠补规模如何看待未来补贴发放进度?
答:公司2022年补贴电费回收超过80亿元,创历史新高。90%以上的公司应收账款为补贴电费,详见2022年度报告相关报表数据。全国补贴核查是为了巩固股票,解决历史欠补问题。公司认为,验证结果实施后,历史股补贴将得到妥善解决。对于新部分,2022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成立了北京、广州可再生能源发展结算服务有限公司,承担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管理业务,不盈利,在财政拨款的基础上,补贴资金缺口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专项融资,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资金缺口问题。在此背景下,公司认为未来补贴将更加及时。
6.每年新增的补贴收入规模是多少?
答:2022年底,公司补贴账款期末余额约为254亿元,较期初余额183亿元增加约70亿元。2022年回收账款约80亿元,可计算2022年新增补贴收入的大致规模。目前,虽然新能源项目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负担得起的时代,但补贴项目的年发电量受到风景资源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此外,公司可以在开发过程中收购补贴项目,补贴项目的安装规模也可能在未来发生变化。因此,每年新增的补贴收入可能会发生变化。
7.公司资产减值同比大幅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答:公司今年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减值项目来自福建三个山地项目,原因是风力资源低于预期,山地项目成本高,国家补充验证不确定,资产经营效率可能低于预期,有减值迹象,基于谨慎原则,公司提取三个项目资产减值。上述原因有一定的不可抗力因素:风电项目正常施工周期为两年,三个项目于2019年初开工,国内外环境复杂、人员调动困难、设备运输阻塞、材料供应紧张、施工进度延误,公司克服2020年底第一批生产困难,施工过程面临“潮流”,公司采取各种措施控制项目施工成本,最终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在2022年的国家补贴验证中,由于2020年底前没有全容量并网,三个项目获得补贴的不确定性很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我公司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对三个项目进行独立客观的减值测试,并出具减值测试报告,根据评估结果计提三个项目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未来,公司将通过参与绿色电力交易、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措施来改善项目运营。
8.公司2022年的平均融资成本和目前的最新融资成本水平?从项目融资的角度来看,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吗?
答:2022年,在国家政策和资本市场的积极趋势下,公司全力控制资本成本,取得显著成效。全年综合融资成本较LPR下降10%以上,较2021年大幅下降。2023年,公司将坚持低成本融资优先战略,优化融资结构,控制新的贷款成本,努力进一步降低公司整体资本成本。项目融资成本离不开国家政策、资本市场和项目业务实际情况。公司将继续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密切关注行业政策和资本市场动态,努力获得低成本资金,提高项目收入。
9.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不匹配的原因是什么?
答: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3.12亿元,同比增长45.04%;营业利润92.17亿元,同比增长20.39%。收入利润不匹配的原因:一是整体毛利率略有下降;二是2021年减持金丰科技股,投资收益同比下降;三是今年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0.2023年第一季度发电量和营业收入增速同比下降的原因?
答:公司第一季度累计发电量137.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49%;累计营业收入68.53亿元,同比增长18.39%。
公司第一季度发电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但与2022年第一季度相比,增长率有所下降。首先,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公司的电力和收入基础不断扩大;二是根据新能源产业建设的特点,下一年新投产装机将产生效益,2022年新投产装机将低于2021年。
11.目前,海上风电竞争日益激烈。公司如何看待福建等地的海风竞价?未来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也会出现竞价吗?
答:最近,一些地区通过竞争配电价格确定了海上风电项目的投资主体,电价作为竞争配电的决定性因素。各大发电企业加紧筹备,以超低电价中标。各大能源企业都在积极响应“双碳”国家战略目标,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事业。但也反映了海上风电不应全面推广招标确定业主,海上风电平价开发尚未完全成熟,过快采用招标模式将“鼓励”,部分企业为海风项目采取相对理想的边界条件,导致产业链上游成本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呼吁各地区结合实际发展,采取适当的方式确定海上风电开发业主,向能源主管部门和行业发送准确的市场信号,避免无序竞争。
随着双碳战略的深入实施,新能源资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未来,一些地区的陆地新能源资源配置可能倾向于采用电价竞争和新能源项目开发权的市场配置。公司始终坚持高质量的发展重点,一方面坚持科技创新,解决海上风电“颈”问题,提高资源部署、风场运行维护、安全管理效率,提高新能源资源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坚持投资逻辑、投资回报、行动,杜绝盲目扩张,避免非理性竞争,确保发展质量和收入。
12.储能在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前景?公司目前的新能源项目配备储能?目前各种储能技术的建设成本?
答:随着各地区新能源电源比例的不断提高,对电网的挑战越来越大。为了进一步提高调峰调频能力和平稳的电力输出,自2020年以来,许多地方明确要求新能源项目配置一定比例的储能设施,储能配置要求在10%-20%之间,储能时间要求在1-2小时之间。
目前,新能源项目储能配置主要是新能源储能,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和地区储能配置要求,在甘肃、河南、江苏、辽宁等19个省配置或配置电源侧电化学储能,促进光热、氢能从政策研究、技术示范成功实施,探索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钠离子、钒液流等不同时间规模,创新储能技术的互补应用。此外,公司率先探索电网侧独立储能项目。山东庆云一期项目已成为中国首批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的独立储能电站之一,并在河南、广东等地开展了电力市场和频率调整辅助市场的双重探索。
结合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和趋势,锂电池储能建设成本约为1500-2000元/元kWh,抽水蓄能的建设成本约为4500-7000元/元kW,大约4000-6000元/压缩空气储能建设费用kW,光热电站建设成本约为15000-2000元/000元/20000元kW。
13.公司对绿电交易的展望?绿电交易和客户整体签约节奏如何,签约期限和价格如何确定?
答:就绿色电力本身的特点而言,绿色电力交易是促进新能源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起点,反映了新能源独特的环境价值。与传统能源相比,未来将受到更多市场用户的青睐,为新能源实现绿色低碳价值提供了实现渠道。
为了促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我国绿电交易市场将进一步完善,以充分保障新能源的消耗。在市场供需方面,供应方将进一步扩大新能源发电企业参与市场的范围,需求方将根据市场发展的成熟度和“碳中和”目标的实施进度,不断增加对绿色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绿色电力交易的活动。在机制建设方面,相关单位将继续完善跨区域绿色电力交易机制和模式,实现省内绿色电力交易和跨区域交易的协调运行,努力在统一的市场体系下建立绿色电力交易价格机制和绿色电力跟踪支持机制。在市场协调方面,将促进“电”-证-连接和协调发展不同市场的碳。
从近年来绿电交易结果来看,呈逐年大幅增长的趋势,绿电交易量和频率大幅增加,绿电需求客户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绿电签约期为月、年、长,签约价格以当期市场价格为准。
特此公告。
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董事会
2023年5月10日
证券代码:600905 证券简称:三峡能源 公告编号:2023-024
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关于联合中国长江电力有限公司召开2022年及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