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程 记者 郭成林
经历了灵魂人物突然去世的巨震,中国最古老的资本系之一的“中植系”,并没有表现出穿越周期的稳定,似乎依然风雨飘摇。
随着监管的不断升级和注册制改革的全面推进,“中植系”习惯了“中植系”PE+上市公司以低买高卖的资本套利模式已经成为过去。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中植系”仍在a股上市公司平台手中,2022年业绩集体表现不佳。近日,另一家公司宣布将离开“中植系”。
在融资方面,持牌金融机构为“中植系”不断输血,也在逐渐减少。5月6日,中融基金宣布,股权变更工商登记手续已经完成,然后从“中植系”飞往国联证券。为“中植系”做出巨大贡献的中融信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压力。
外界最关心的还是接班人的问题。原实际控制人解直坤的侄子刘洋虽然无限接近“中植系”权力中心,但记者查阅了上市公司的公告,解直坤名下的股权变更尚未完成,法律意义上的接班人尚未落定。
自2013年以来,《上海证券报》继续发布《中国植物系》魅影、《中国植物系》等一系列报道,深入解构“中国植物系”的资本领土和命运变化。现在,随着资本市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许多以系统套利为生的资本部门已经消失了。
“后解时代”的“中植系”能安全落地吗?未来将何去何从?
断臂:投资端“老打法”失效
5月6日,康盛股份宣布,由于部分事项需要进一步论证,深圳证券交易所之前发出的关注函需要延期回复。
4月24日,康盛股份披露,公司控股股东常州星河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州星河”)、重庆拓阳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拓阳”)已与浙江丽数股权投资有限公司签订转让框架协议。如果协议顺利完成,公司可能会更换所有权,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浙江省丽水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如果易主交易成行,康盛股份将成为解直坤死后第二家脱离“中植系”的a股上市公司。
数据显示,ST宇顺、*ST天山、准油股份、凯恩股份、美吉姆、康盛股份、美尔雅、郝晨医疗一度有8家a股上市公司控股。
2022年1月,美尔雅披露股权转让事宜,湖北百佳新高接替中植企业集团成为公司间接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成为郑继平。
耐人寻味的是,康盛股份的最新公告还透露,自2021年12月解直坤去世以来,其名下股权一直没有改变。
目前,常州星河和重庆拓阳均由中海盛荣(北京)资本管理集团有限公司100%持有,两者的实际控制人仍为“解直坤”。其他“中植”上市公司也是如此,“解直坤”仍然是实际控制人。
“中植系”的资产状况在解直坤去世后变得越来越尴尬。
Choice数据显示,包括康盛股份在内的7家“中智”上市公司2022年业绩集体表现不佳:7家公司中有5家处于亏损状态。虽然凯恩股份和康盛股份盈利,但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43.19%、52.09%。
如今,这种“果”,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植系”惯用运作模式所埋下的“因”。
上证报曾多次刊发解构“中植系”报道,总结其“PE+“上市公司”的资本经营模式:投资转让股份成为上市公司的第二股东,然后促进产业整合,迫使重组,最终通过注入其资产和股权转让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
从过去的案例来看,“中植系”选择注入关联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资产,以达到“低买高卖”的目的。这种“PE+上市公司的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套利空间,但也有许多灰色地带。一些资深并购人士直言不讳地说:“PE+“上市公司”模式与真正意义上的并购基金无关,是特定时期的制度产品。
随着监管的不断升级和注册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壳”的价值大大降低,“中间植物系统”的旧方法自然不起作用。其他上市公司未来是否与“中间植物系统”有待进一步观察。
2022年底,中植企业集团总裁颜茂昆在大唐财富盛唐年会上表示:“对于一些效益不好的公司,集团将加大处置力度,迅速收回资金,保持充足的现金流。”。
收缩:融资端造血能力较弱
丢失造血工具比“断臂”更可怕。
“中植系”之前能够在a股市场上驰骋,离不开其耀眼的融资平台。“中植系”曾通过信托、私募、公募、资产管理、恒天财富、新湖财富、大唐财富、高盛财富四大财富管理公司进行融资。
但如今,越来越多的“钱袋”相继丢失或转手。
5月6日,中融基金宣布,根据中国证监会证监会的许可〔2023〕经第848号文件批准,国联证券依法转让了中融基金75.5%的股权,成为中融基金的主要股东,无锡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公司股权变更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已完成。
2022年6月,经纬纺织机械公司宣布,为落实回归本源、突出主营业务、精细化专业的监管要求,子公司中融信托计划以不低于15.04亿元的评估价格公开上市,转让所有中融基金51%的股权。2023年2月7日,国联证券宣布计划通过退市收购中融信托持有的中融基金51%股权。
除销售中融基金外,2022年1月,中植是北京中植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植基金)的四大财富管理公司。此后,只有一家公司的基金销售许可证被保留,其他三家公司被取消。
此外,早在2018年3月,中融信托就从“中植”控股公司转为参股公司,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转为经纬纺织机械。截至2022年底,中融信托存续信托计划1633项,委托管理资产6293亿元,规模同比下降。
经纬纺织机在2022年年报中表示,中融信托新业务发展难度加大,市场营销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在股票项目贷款管理方面,随着部分合作交易对手,部分项目违约,进入延期处置阶段,股票项目延期风险,损失风险增加,客户投诉和舆论响应工作压力增加,股票业务管理工作更加困难。此外,受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资本市场项目存在浮动损失。
颜茂昆近日表示,中植企业集团为金融服务制定的新战略是“强身健体,回归本源”。近年来,集团根据监管政策和要求,按照新的资产管理规定不断减肥转型。例如,信托进一步专注于主营业务,大幅降低融资信托和渠道业务,大力开展家庭信托业务,防范金融风险。
变阵:高管换防,接班人或未确定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植系”频频掀起人事大震。
回顾解直坤时代的“八大首席”和多位干部,有人走上了一段楼梯:比如首席风险控制官颜茂昆,现在已经成为中植企业集团总裁。
有人告别:首席经济学家王云贵,曾任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政策法规司)司长,2022年3月因个人原因辞去康盛董事长、第五届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相关职务、ST宇顺第五届董事会董事职务。
中国工商银行云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姜玉林被调查为中国工商银行资本执行董事、行政总裁。2022年6月,蒋玉林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而受到纪律审查和监督调查。蒋玉林被调查后,金辉科技(原名“中植科技”,是“中植科技”唯一控股的港股上市公司)表示,不再适合继续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和行政总裁,公司于2022年6月5日发出书面通知,免职。
然而,外界最关心的是谁将成为解直坤的真正接班人。
据公开报道,在直系子女方面,解直坤及其妻子毛阿敏的子女仍然很年轻,解直坤及其前妻生下的大女儿解惠宇(解如桐)也被视为可能的候选人。天眼检查显示,解惠宇是中国植物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为8%。此外,解惠宇的“出场率”也不高。
相比之下,解直坤的侄子刘洋可以看作是一个无限接近“中植系”的权力中心。刘洋出生于1975年,是解直坤姐姐的儿子。他曾是解直坤的“得力助手”。他在“中植系”多个岗位工作多年,担任中融信托董事长、中植企业集团董事长。
2021年12月19日,中国植物企业集团表示,受解直坤家属委托,经集团管理层讨论,刘洋代理暂时主持中国植物企业集团的综合工作,新领导选出后再进行调整。
但到目前为止,解直坤名下的股权还没有转移到刘洋名下。
但从现有动作来看,刘洋在“中植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稳定。2022年11月22日,中国植物企业集团宣布最近决定成立集团战略改革发展委员会,由集团和主要公司组成,集团执行委员会主任刘杨担任战略改革发展委员会主任,集团高管、中海盛荣、中国植物国际、中国植物资本、恒天财富、新湖财富、大唐财富、高盛财富董事长担任委员会成员。
但刘洋要让“中植系”大船掉头,甚至大象起舞,绝不容易。“中植系”能否真正进入刘洋时代,还有待观察。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