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淙
5月12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启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技创新50ETF期权上市。上海证券交易所表示,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将与市场各方合作,做好各项业务和技术准备,确保科技创新50ETF期权的顺利上市。
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的科技创新50ETF期权是全面注册制背景下首次推出的股票期权新品种,也是与科技创新板挂钩的首个基础场内金融风险管理工具。一方面标志着中国股票期权市场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另一方面有望为科技创新板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增添能量和效率。
截至2023年4月底,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519家,总市值6.65万亿元,但仍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工具。在此背景下,科技创新50ETF期权应运而生。
作为宽基ETF期权产品,科技创新50ETF期权将整体遵循早期风险控制措施,根据科技创新板股票涨跌设置,将科技创新50ETF期权涨跌参数的适应性调整为20%。
跟踪科技创新50成分指数
完善风险管理手段
上海科技创新委员会50成分指数(指数代码:000688),上海证券交易所科技创新委员会50只证券作为成分股,反映了一批创新企业的投资价值,具有良好的投资潜力。截至2023年3月31日,科技创新50指数覆盖股票市值2.88万亿元。根据成分股估计,科技创新50ETF期权推出后,市值将有效增加0.94万亿元。
从行业分布的角度来看,科技创新50公司专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设备制造等行业,其中集成电路产业链相关企业18家,光伏企业6家,电力电池企业5家,形成了科技创新委员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代表。
从业绩增长的角度来看,数据显示,2022年,科技创新50公司总营业收入610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714亿元,同比增长率达到44%,占行业总营业收入的50%、与2021年相比,整体净利润的63%分别增加了8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其中,44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7家公司的营业收入翻了一番;45家公司盈利,5家公司上市时没有盈利,36家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4家公司的净利润翻了一番。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自2023年初以来,科技创新50指数累计上涨13%,领先主要指数。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科技创新50ETF已迅速成长为A股第三大宽基指数ETF,科技创新50公司也受到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的青睐。根据2022年年报,科技创新50成分股共持有约1.6万只基金,占流通股平均比例的28%,其中20只成分股基金持有30%以上。截至4月底,国内外科技创新指数产品规模已达929亿元。
市场专家认为,相关期权产品的推出将进一步丰富科技创新板的投资策略,完善科技创新板的风险管理手段,为投资者分享科技创新企业快速增长的红利提供便利。
增强投资者持股信心
吸引长期资金流入
从全球角度来看,ETF期权在现场股票期权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交易量屡创新高。自2015年中国首个现场股票期权-上海50ETF期权上市以来,现场股票期权交易量不断增加,期权保险功能日益显现。国内外理论和实践结果表明,股票期权的推出对现货市场有积极的影响,可以有效提高目标现货市场的流动性。
上述专家进一步指出,科技创新50ETF期权的推出可以提高市场定价效率,增强市场韧性,支持科技创新委员会的长期健康发展;同时,期权的风险规避功能有利于增强投资者的长期持股信心,吸引长期资金流入科技创新委员会,有效提高现货资金的稳定性,提高科技创新委员会股票的投资价值,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委员会市场服务“硬技术”企业的作用。
为确保新产品的顺利上市,上海证券交易所表示,将高度重视ETF期权市场的风险防治,并在当前有效的风险防治和市场监管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风险研究和判断,全面加强市场监管。
此外,面对新品种的上市交易,市场参与者还特别提醒投资者:“由于期权产品具有一定的杠杆作用,是一种相对复杂的衍生产品,科技创新委员会也有一定的投资者适宜性要求,个人投资者应合理参与,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独立的投资决定。”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