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债务质量管理 加快数字化转型
监管人员分析了人身保险业转型的逻辑
◎记者 韩宋辉
加强债务质量管理,加快数字化转型,构建差异化竞争格局,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5月12日举行的2023年中国人寿保险峰会和人身保险委员会工作会议上,中国银行业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会计师马学平、上海银行业保险监督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俊寿、上海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关晓军深入分析了人身保险行业的转型逻辑,对行业未来监管政策走向和发展趋势提出前瞻性思考。
马学平表示,人身保险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发展,必须深入了解高质量发展与深度转型的辩证关系,打破和约束,进一步创新和规范人身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做好负债管理 形成良性竞争格局
不久前,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定价利率调整信号,了解了人身保险业的负债成本。
马学平进一步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债务质量管理,重点关注债务来源的稳定性、结构多样性、资产匹配的合理性和成本的适当性。具体包括使产品供应多样化,防止过度集中造成风险;更加关注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积极应对利率下降,防止利差风险;有效控制债务成本,防止成本过高造成流动性风险。
随着监管政策的调整,行业市场格局将迎来新的变化。马学平认为,要培育差异化的市场实体和多元化的产品体系,形成良性的竞争格局。
马学平具体分析说:大公司应形成基于公司长期战略、反映品牌价值的保险服务计划,不断提高市场影响力;中小企业应选择特色经营战略,在特定地区和领域形成比较优势,形成差异化竞争力;专业公司应坚定走专业发展道路,在专业领域集约培育。
“寿险行业有很多好的产品和业务,既要叫好,又要叫好。王俊寿表示,他希望各公司能直接向市场听取客户对产品研发的意见。只有公司创新扎根,决策才有信心,更好地反映产品的适应性和销售的准确性。保险公司必须将客户需求转化为供给目标,不断优化动态发展,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塑造核心竞争力。
加快数字化转型 做好精细化管理
监管部门对数字化转型寄予厚望,也被认为是保险公司实践金融包容性的重要手段。马学平表示,要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支撑,加快行业统一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流程管理、精准销售等领域,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近年来,监管部门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数智化监管’的解决方案,更多地依靠科技赋能。王俊寿表示,未来寿险业的主要轨道和核心竞争力是为寿险业插上科技翅膀,加快数字化转型。利用科技提高管理效率,推动“脚趾尖”走向“手指尖”——“脚趾尖”指的是人力,“手指尖”指的是科技赋能。
上海保险业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方的支持下,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行业前列。关晓军表示,在业务创新方面,上海金融保险机构积极探索,上海金融创新奖获得人身保险相关创新;在市场活跃方面,上海保费收入和航运保险规模长期保持较高增长,保险资源集聚和保险服务创新,对外开放和辐射影响较大。
王俊寿表示,新的会计准则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标准,人寿保险行业应做好精细管理,加强科学计量,全面提高资产负债管理能力。
“要做好精细化管理,人身保险行业应以第二代风险综合评级为出发点。评级能否真实客观地反映一个公司的情况,需要做很多方面的工作,包括机构自我评价、监督他的评价、各种压力测试等。”王俊寿表示,他希望监管评级能够真正成为公司精准肖像或风险肖像的起点。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