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祁豆豆
2019年,经过多轮笔试面试,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张浩源如愿成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新员工。令他惊讶的是,试用期后的第一份工作实际上是在证券业务部实习。
决定他当时命运的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提出的一个简单想法:交易所的新员工应该先去营业部和投资者那里。”只有当他们来到投资者身边时,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投资者的喜怒哀乐。”。
也许两年后的2022年2月26日,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数量超过2亿,这一沉重责任赋予了投资者教育和服务的新使命和价值。
从那以后,简历光鲜的名校毕业生、“三门干部”张浩源告别了办公室抽象、黑白的文件和数字,看到了营业部具体、有名、有姓的投资者,从“飘在天上”到“落在地上”。
走到投资者身边
自2020年以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展了大规模的“接近投资者”活动,选拔了72名年轻员工进入上海、杭州、苏州等8个地方的20个业务部门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习,开展投资者调查、讨论、讲座等活动。
“交易所更多地从政策指导、规则制定、产品开发、总体监督等角度参与市场建设。与证券业务部相比,交易所工作人员与投资者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距离。”张浩源告诉《上海证券报》,“如果你不亲眼看到它,我真的不敢相信90岁的祖母也会在营业部开户。我们的市场比我以前想象的要广阔和丰富。”
正如张浩源所说,上海证券交易所共青团委员会为年轻员工安排的工作是了解投资者的“真实需求、真实实践、真实困惑、真实需求”,方法相对直接,即通过“接近”,慢慢“体验”,形成“理解”,最终做好“服务”。只有面对问题,我们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每个来营业部做生意的投资者都有不同的情况。我们可以解决一些常识问题,营业部工作人员也可以解决;我们当时无法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可以打电话给研究所解决;有些问题暂时不容易解决,我们会把它们带回研究所;但也有一些问题,可能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需要花时间咀嚼。张浩源承认,从营业部回来后,他更深刻地意识到手头的报告、流通文件和会议讨论对投资者意味着什么。
“接近投资者”活动引发了“进入上市公司”的需求。
“为什么我打电话给公司,公司不让我去参观?他们本月接待了几次电话。”在宁波柳亭街营业部的研讨会上,投资者老李直接表达了他的不满。了解情况后,上海证券交易所与宁波证券监督管理局、宁波上市公司协会沟通,协调组织了“进入上市公司”活动,实现了老李的“参观梦想”。
“其实我对公司很满意,就是从来没见过。我想亲眼看看我买股票的公司是什么样子的。”老李说了很多投资者的心声。
《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股东有权依法了解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然而,法律规定,在参观上市公司之间仍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事实上,为了建立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的沟通桥梁,上海证券交易所自2013年以来继续开展“我是股东”进入上市公司的活动,并带领3万名投资者进入1300家上海上市公司。下一个版本的2个版本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