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墨璞嘉 记者 邱德坤
新能源产业链龙头企业开启了新一轮的“出海”行动。自5月以来,亿威锂能、格林美、普泰来等新能源产业链上市公司纷纷瞄准欧洲和东南亚市场,宣布在海外大规模布局产能。
满足全球市场下游需求,在海外部署本地化产能已成为中国新能源企业发展的共识。基石资本投资部副总裁宋敬川表示:“海外新能源产业正处于爆发初期,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现在是新能源企业‘出海’的时候了。”
《上海证券报》记者注意到,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不仅是产品的出口,而且正逐渐转向海外新能源产业链的本地化发展。国轩高科技董事长李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不仅要走向国际产品,还要走向国际技术,还要走向国际资本。”
产业链加速“出海”
近日,亿威锂能披露了两个海外项目的突破性进展。5月12日,亿威锂能马来西亚有限公司和PEMAJU KELANG LAMA SDN.BHD.(下称“PKL)签署谅解备忘录,计划从PKL购买目标土地,并在马来西亚建立锂电池制造商。
亿威锂能源董事长刘金成表示:“建设亿威锂能源马来西亚工厂将进一步扩大产品生产和供应能力,顺应行业发展趋势,进一步推进国际化至关重要。”。
今年5月,中国新能源企业掀起了新一轮的“海外”热潮,形成了海外本土化新能源产业链的特点。其中,BYD将继续扩大在越南的制造业和投资规模。BYD董事长王传福说:“BYD将利用最佳技术扩展到电动汽车制造和装配领域,为越南市场服务,并出口到东南亚。”
在电池领域,亿威锂能等企业纷纷落入“子”欧洲和东南亚;在上游原材料领域,普泰来、格林美等企业纷纷布局瑞典、印尼。其中,格林美与伟明环保等合作伙伴计划共同投资5亿美元建设红土镍矿冶炼生产新能源镍原料(镍中间产品)(2万吨镍/年)项目。
中国新能源企业“集团”加快出海,主要将海外市场视为新的增长渠道之一。2022年,国轩高科技海外收入同比增长464.76%,新增定点客户15多家,完成了德国、印度、越南三大海外基地的战略布局。近日,国轩高科技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收到大众采购指定函,将为大众提供全系列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产品。
国轩高科技高级副总裁、战略资本板块总裁孙爱明表示:“公司不断加快国际化进程,扩大电池生产能力,是为了抓住风口,而不是被风吹走。”,中国在新一轮能源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为了不断巩固全球领先地位,中国新能源企业必须大踏步走向国际市场。
欧洲和东南亚市场竞争
从海外市场的位置来看,亿威锂能最近披露的两个海外项目位于欧洲和东南亚,是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的必去之地。如今,中国龙头动力电池企业聚集在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技、亿威锂能、远景动力、富能科技等欧洲市场。
动力电池企业对产业链上游的驱动作用显现出来。浦泰计划在瑞典建设10万吨锂离子负极材料综合生产研发基地,主要是下游客户在欧洲等海外市场布局锂电池容量,促进公司现有欧洲客户订单需求明确,需要更好地为当地欧洲客户服务。
“东南亚、欧洲等海外市场的新能源产业正处于爆发的早期阶段。”宋敬川提到,中国新能源企业在海外布局生产基地,主要是基于海外市场的巨大潜力,“海外”将充分享受新能源产业全球化的红利。
海外市场的机遇体现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其中,海外电力基础薄弱,对储能产品需求旺盛。国轩高科技高级副总裁、中国业务板块总裁王启岁表示,2023年储能行业的增长空间预计将高于动力电池,2023年下半年海外家居储能市场需求预计将大幅增长。
与中国市场相比,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欧洲和东南亚市场的渗透率相对较低。
同时,本地化原则贯穿于新能源汽车的整个产业链。宝马集团表示,匈牙利工厂取得了突破,符合宝马集团的“本地化”原则,因为宝马集团的目标是在汽车生产厂实现当地的电池支持。这不仅是为了降低成本和其他市场考虑,也是基于当地政府促进当地产业发展的要求。
“出海”不仅输出产品
与以往的“出海”产品输出不同,中国新能源企业更倾向于输出技术和资本。
依托亿威锂在中国的制造优势和运营经验,亿威锂马来西亚工厂将推动建设世界级的数字智能工厂。刘金成表示,在马来西亚工厂建设经营管理过程中,公司将积极推进数字化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目前,中国龙头动力电池企业在强调核心竞争力时,都提到了研发创新的持续领先和绿色极限制造的领先地位。其中,宁德时代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出利用先进的分析、数字双胞胎模拟、5G和边缘计算/云计算等技术,创新促进技术和设计的智能化。
李健介绍,中国企业走向国际,逐步从产品到技术和资本。这类似于欧美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最终促进了各方的共同发展。
然而,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仍存在许多问题。普泰来宣布,欧洲和中国在政策体系、商业环境和文化特征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未来项目在运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诸多挑战包括:海外市场竞争、人才团队建设、内部运营管理等。
针对上述问题,国轩高科技国际业务副总裁陈瑞林表示:“公司在产品设计、设备集成、整套生产线和系统出口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总体优势大于劣势。”
更重要的是,中国新能源企业应该促进资本国际化。自2022年以来,国轩高科技、新旺达等中国新能源企业发行了GDR,并在瑞交所上市。孙爱明说:“国轩高科技的下一个国际化进程仍然需要国际资本的支持。”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