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斯(上海)流体设备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墙上挂满了项目进度表,恒力综合精炼厂和西部聚光太阳能(CSP)试点项目被标注得格外醒目。作为产品中国区经理,汪涛正与团队讨论的,不只是几百台泵和阀门的交付,而是如何让这些设备在未来数十年的极端工况中依旧稳定运行。这是流体控制技术的核心矛盾——理论的优雅与现实的残酷。而汪涛的职业轨迹,正是在两者之间不断寻找平衡的过程。
翻开汪涛的技术成果,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探索脉络:
2018年,他发布了基于强化学习与模糊推理融合决策算法的智能流量调节与监控系统V1.0,让机器像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一样,能够在复杂工况中“学会”调节;
2019年,他推出基于高维量子遗传算法的流体设备压力监控与故障预警系统V1.0,将量子计算思想引入工业优化,大幅提升计算效率;
2020年,他完成了流体机械设备摩擦状态建模与可视化技术研究,用多尺度建模和可视化手段为设备磨损预测提供了直观方案;
2021年,他的基于时空自学习增强回归算法的流体过滤器智能诊断系统V1.0,让过滤器具备了“前瞻性预警”的能力;
2024年,他又在面向阀门动态特性的动态粒子群优化算法研究中,提出实时识别阀门非线性特性的全新框架。
这些技术研究成果已经在石化、电力、水处理等行业中应用。
“很多人以为搞算法的人不懂设备,搞设备的人不懂算法。但在流体控制这个行业,两者从来就不是两个世界。”汪涛这样评价自己的研发道路。
技术再先进,最终还是要接受工业现场的考验。恒力综合精炼厂项目便是最典型的例子。该项目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基地,数百台Flowserve泵和阀门需要在高温、高压、强腐蚀环境下连续运转。一位项目负责人回忆:“汪经理给我们的不是一个产品清单,而是一套针对性极强的完整方案。他的专业判断,让设备的材料选择、运行参数都契合工艺需求。”
在西部的CSP试点项目中,熔融盐的特殊物理特性让传统设备设计经验几乎失效。汪涛带领团队深入研究,从材料耐腐蚀性到运行冷却策略,逐一推演。他提供的不仅是泵和阀门,更是一整套工艺与设备协同的解决方案。如今,熔融盐泵和阀门已稳定运行多年,性能优于设计指标。
在外界看来,汪涛的价值不仅在于“懂技术”,还在于“懂应用”。他长期在研发与市场之间穿梭——既曾是生产运营经理和销售经理,如今又统筹全国产品业务。正因如此,他能在与中石油、中石化等客户的合作中,把算法的抽象模型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业内这样形容他的特质:一方面,他不断推动算法与控制理论的边界;另一方面,他又能在一线市场推动成果落地。这种兼具技术深度和产业推动力的能力,让他成为流体设备控制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中坚人物。
他的成就也获得了权威认可。他凭借智能诊断系统斩获“2022中国流体设备领域最具应用价值创新成果”奖,今年1月还被评为“创新中国工业制造行业发展功勋人物”。在业界看来,这些奖项不仅仅是个人荣誉,更是对他长期探索方向的一次次的高度肯定。
谈及未来,汪涛提出三个关键词:智能化、集成化、生态化。“未来十年,泵、阀门和管网不会再被割裂看待,而是作为一个系统整体去优化。”他认为,真正的智能化必须深度理解工业场景,必须是跨领域的协同创新。
春日余晖透过百叶窗,洒在会议桌上摊开的图纸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曲线与参数,不仅是技术方案,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缩影。理论与现实的镜像交汇处,既有算法的优雅,也有钢铁的重量。而汪涛的价值,正是在于让这两面镜子对焦,把理论的光芒投向现实的道路。
(崔枝心)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