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没有好种子,就算有再好的土地,也种不出优质大豆。莫力达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良种繁育基地,作为国家高蛋白大豆良种繁育基地,莫旗正通过产业园的平台,在黑土地上书写种业安全的“莫旗答卷”,实现从“靠种进口”到“自主繁育”的华丽转身。
曾经,莫旗大豆种植面临“卡脖子”难题,不仅成本高,还存在品种适应性差、产量不稳定等问题。2018年,莫旗被农业部认定为“高蛋白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后,莫旗依托国家现代产业园建设和大豆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扛起种业自主的重任,构建了“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的种业发展体系。育种团队针对莫旗气候特点,开展专用品种选育,从技术联合育种,品种提纯、原种扩繁入手,全面提高大豆种子研发能力,实现了大豆种子自供保障,并辐射周边黑龙江等省市。
24万余亩的国家级大豆良繁基地,是种业安全的“压舱石”。产业园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的标准,将良繁基地划分为育种试验区、原种扩繁区、生产示范区三大板块,实现种子培育、扩繁、推广的全流程管控。在原种扩繁区,工作人员采用“单株选择、株行比较、株系鉴定”的三级提纯法;每块试验田都安装了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土壤墒情、病虫害情况,为育种提供精准数据支持,为每一粒种子的质量打下基础。
多家大豆制种企业的入驻,让种业产业链不断完善。产业园通过政策扶持,吸引了5家集种子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制种企业入驻,形成了“科研机构育种+制种企业生产+种植户应用”的产业链模式。制种企业配备智能化种子加工生产线,可实现种子清选、烘干、包衣、包装的全程自动化,日加工种子能力达50吨。同时,企业还建立了种子销售网络,不仅满足莫旗本地需求,还辐射黑龙江、吉林等周边省份,年销售量突破1000万斤。
种业的自主可控,为莫旗大豆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2024年,产业园良种覆盖率达100%,大豆平均亩产提升至420斤,较2018年增长20%;高蛋白大豆种植面积扩大到50万亩,占全旗大豆种植面积的60%。攥紧种子“芯片”,我们才能在农业发展中掌握主动权,才能让中国人的饭碗里装更多莫旗产的优质大豆。未来将继续加大种业研发投入,建设“大豆种业创新中心”,培育更多优质品种,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莫旗力量,粮丰天下安,种业铸根基,数千年来,从内蒙古出发,小小大豆“走南闯北”、纵横古今,书写了历史、惊艳了世界,承载着中国古老农耕文明,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今天,它又将肩负起新的时代使命,要让深藏其中的中华文化“基因”,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莫旗正在黑土地上奋力书写种业安全大文章。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