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李玉)当传统印刷行业正深陷劳动力成本攀升、生产效率滞后、质量管控粗放的三重困境时,廊坊市保利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海明推出的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全流程数字化印刷生产管理系统 V1.0” 和 “基于物联网与大数据分析的印刷生产监控及产品自动化检测系统 V1.0”,犹如一剂 “强心针”,在行业内掀起了一场数字化变革风暴,为我国印刷行业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重塑产业发展新格局。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间,传统印刷企业平均利润率从8.2%下滑至4.5%,超60%的企业面临产能过剩与订单不足的双重压力。云南印刷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曾是这一困境的典型代表,在2021年引入“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全流程数字化印刷生产管理系统V1.0” 前,其生产流程严重依赖人工操作,设备空转率高达35%,订单交付准时率不足70%。而该成果内置的AI动态调度算法,通过对生产任务、设备状态、物料供应等 120 余项参数的实时分析,将设备利用率提升至92%,订单交付准时率跃升至98%。在某畅销图书印刷项目中,年产量从230万册增长至315万册,单册生产周期缩短40%,这一成果打破了传统印刷产能增长的天花板。“这套系统就像是给印刷生产线装上了智慧中枢,让生产决策更科学、更高效。”云南印刷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感慨道。
在产品质量管控方面,“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全流程数字化印刷生产管理系统V1.0”的深度学习图像识别技术更是实现了重大突破。通过对印刷品色彩密度、网点扩大值、套准误差等28项关键指标的毫秒级监测,产品合格率从87%提升至96%,每年减少因质量问题导致的经济损失超500万元。此外,系统的智能分析模块深度挖掘市场数据与客户需求,助力云南印刷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开发出个性化定制印刷服务,成功切入高端文创、教育定制等蓝海市场,高附加值业务占比从15%提升至35%,客户复购率提高22%。
沈阳市印刷研究所 (有限责任公司) 则通过“基于物联网与大数据分析的印刷生产监控及产品自动化检测系统V1.0”,实现了生产管理模式的颠覆性变革。这一系统通过部署 200余个物联网传感器,构建起覆盖全生产流程的数据采集网络,结合大数据分析平台,设备故障预测准确率达92%。在该公司某次承接国际订单的百万级生产任务中,系统提前4小时预警印刷机滚筒轴承异常磨损,避免了120小时的停产损失,保障订单按时交付,赢得了国际客户的高度赞誉。在产品检测环节,自动化检测设备采用多光谱成像与AI缺陷识别技术,将检测效率较人工提升了15倍,检测精度达到0.01毫米级,不良品率从18%降至13.8%。“传统人工检测就像盲人摸象,而这套系统实现了对产品质量的全方位、无死角把控。” 沈阳市印刷研究所技术负责人表示。
这两项技术的协同应用,不仅为单个企业带来显著效益,更对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印刷产业升级专项调研组指出,若全国规模以上印刷企业推广应用类似技术,预计每年可提升行业总产值超百亿元,降低综合成本15%-20%。
“高海明的创新成果,是我国印刷行业从‘制造’迈向‘智造’的里程碑式突破。”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理事长在某次行业峰会上评价道,“它们不仅解决了企业降本增效的现实需求,更为行业构建了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与实践路径。”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与应用深化,我国印刷行业有望在全球产业链中实现弯道超车,构建起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型产业竞争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