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月1日,新华社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月28日发布的2022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面对国内外多种超出预期因素的影响,中国稳定了宏观经济市场,经济实力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整体就业价格稳定,新动能继续增长,高水平开放继续扩大。
国际观察家认为,中国经济在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下表现出坚韧和活力,通过稳定价格水平、维护产业链供应链运营、促进高水平开放,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增强全球信心。
“韧性”的发展提振了全球信心
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21万亿元(约17.5万亿美元),达到新水平,在世界顶级经济体中领先;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国家的地位。
国际观察家认为,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形势,2022年中国经济稳步前进,不仅显示出韧性,而且提振了外界对中国经济强劲复苏和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
阿根廷阿中商会基础设施委员会协调员费尔南多·法佐拉里表示,中国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建立“双循环”的新发展模式是中国经济韧性的来源之一。可以预见,中国将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和投资交流,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带来积极影响。”我对中国的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并期待与中国企业进行更多的合作。”他说。
德国联邦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协会主席米歇尔·舒曼表示,中国的经济表现有效地回应了这些看跌论点,反映了其经济弹性,预计中国经济将在2023年实现更强劲的增长。
世界500强企业美敦力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告诉记者,许多国际组织和知名投资银行最近提高了中国的发展预期,充分反映了各行各业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普遍乐观态度。在新的一年里,国际社会期待着中国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更多的活力。
物价“稳”对冲全球通货膨胀
2022年,全球经济遭遇高通胀痛苦,中国整体物价形势保持稳定,备受关注。
统计公报显示,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每月涨幅总是低于3%,全年涨幅为2.0%,明显低于美国、欧盟、英国等发达经济体,明显低于主要新兴经济体。
海外人士认为,中国是全球价值链的重要参与者,保持低通胀水平对抑制全球通胀具有重要意义。
马来西亚政策经济事务中心基金会首席执行官佐赫里·伊德里斯说:“在人口14亿的国家,稳定物价并不容易,尤其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中国有效应对通货膨胀的做法值得许多国家研究。
南非资产管理机构高效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戴维·鲁特表示,2022年,美联储继续激进加息,向全球输出通胀压力。相比之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保持较低的通胀水平,对中国的贸易伙伴非常有利,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受益。
菲律宾智库亚洲太平洋协会基金会国际关系研究员卢西奥·皮特洛表示,中国以稳定的价格和供应链满足世界需求,“中国对缓解全球通胀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开放的“效率”辐射全球机遇
2022年,在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升温、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不确定性显著增加的复杂背景下,中国商品贸易达到新高,利用外资增长,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成果,自由贸易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海外人士认为,中国坚决维护和实践多边主义,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经济新体系,积极推进体制开放,为世界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俄罗斯国立管理大学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关系教学研究办公室主任叶夫根尼·斯米尔诺夫认为,在一些发达国家热衷于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背景下,中国对外开放尤为重要。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比去年增长6.3%,引资规模再创新高;高科技产业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在引资质量上升的背后,是外资捕捉到的更多投资机会。
沙中商务理事会主席、沙特阿拉伯阿吉兰兄弟控股集团副董事长穆罕默德·艾尔·阿吉兰说:“中国鼓励外商在中国投资,不断改善商业环境,对外商投资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数据还显示,2022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额创历史新高;中欧列车共开通1.6万列,比去年增长了9%;区域综合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CEP)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对RCEP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和非金融直接投资较去年大幅增长。
肯尼亚国际问题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告诉记者,中国将促进高水平开放,实践真正的多边主义,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