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梁敏
今年是刘永好第31次参加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提出了195项提案,这促成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措施,如辉煌的事业和“36项非公有制经济”、“万企兴万村”等。
今年两会前夕,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浩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今年将重点关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农村振兴建设,巩固扶贫成果。
加快农业强国建设 企业要有所作为
正如刘永好所说:“农业和农村永远是希望,”他今年准备了六项提案,其中大部分与“三农”有关。
刘永好认为,建设农业强国,与全面推进农村振兴一脉相承,产业是基础,企业要有所作为。
“在农业强国战略中,要把企业放在产业链建设、关键资源配置、数字赋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打造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市场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的世界级农业强企。”他说。
他建议探索科技创新和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重点解决生物育种、绿色低碳等关键“颈”问题,促进农业价值链向中高端跳跃;继续鼓励企业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管理和指导,促进行业标准的升级;创新金融工具对企业的支持,开发支持农业领域的长期专项金融产品,鼓励政府部门和农业龙头企业共同建设农业大数据中心,建立大数据标准体系,帮助农业企业应对产业周期性波动。
从扶贫到农村振兴,新希望始终重视资本、市场和人才培训的优势。”在实践中,我们意识到农村经济领导者是农村人才的‘关键少数’。”刘永浩表示,农村经济领导者包括农村基层治理者、农村工业经营者、新农业经营者等主体。加强对这些群体的培育是利用农村振兴的有效支点。
因此,他建议积极调动各社会主体的协调参与,并给予相关政策支持。例如,对深入参与农村经济领导者培训的企业,给予资金分配、税收减免、土地申请或项目开发的优惠和帮助。
他还提到,农村振兴人才培训专项基金可以为农村经济领导人的培训计划、项目孵化等支持农村振兴人才培训项目设立,为农村振兴人才培训提供财政保障。
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
刘永浩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代表,一直关注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在今年的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会议上,他的建议也集中在提高民营企业的信心上。
他说,目前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信心不足。经过三年疫情的冲击,实体企业普遍处于发展低谷。虽然一些行业率先出现强烈的复苏信号,但整个行业的复苏仍然需要一个过程。
刘永浩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向高质量转变。许多民营企业都处于传统产业中。从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来看,也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和外部因素的帮助和支持。
刘永好说:“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申‘两个不动摇’,为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进一步增强了民营企业家的信心。”。
他建议加强对各类企业相关政策的全面、及时、准确的解释,引导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和把握经济形势的预期。分类、分层、多维指导、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对大型企业、大型集团、产业链主要企业、专业新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进行准确的解释。
刘永浩还提到,应完善对私营企业的支持机制,扩大私营企业的发展空间。引导更多具有行业代表性的私营企业参与当地产业规划和项目招聘,保护和提高私营企业家参与经济发展的主要地位。将更多的私营企业纳入地方政府、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市场空间,特别是中小企业明显感受到平等待遇,从有效性上支持更多的私营企业。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