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子航
“目前,中国食品工业正处于转型和价值提升的关键节点。全国人大代表、盐津店董事长张学武表示:“利用数字技术扩大生产,建设数字供应链,完善产业链和价值链,已成为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
在今年的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会议上,张学武的建议重点是加快食品工业的数字化转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食品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农产品加工业体系的建设。”构建可持续的食品工业体系,从高度依赖资源的扩张生产模式到科技驱动的绿色优质生产模式,从根本上改变思维模式。”张学武说。
加快食品工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中国食品工业发展迅速,但在激烈的竞争下,利润逐渐下降。产品生命周期短、创新快的特点对食品工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张学武认为,消费者对质量安全、营养健康、低碳环保的食品需求日益增加,食品行业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和巨大的市场增量空间。
在他看来,食品工业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尤为重要。
2023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自2018年以来,全球共选出132家“灯塔工厂”(中国本土工厂50家),食品工业7家,其中中中国“灯塔工厂”4家,数量居世界第一。
张学武通过观察七家食品“灯塔工厂”的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路径,认为灵活的生产线和定制服务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终端价值链、代码扫描和可追溯性技术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和安全的关注;“黑灯工厂”、“智能控制模型”、“自动闭环生产线”等前沿技术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产品体验。
张学武表示,中国食品工业正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共存阶段,发展不平衡突出。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加,品牌竞争日益激烈,电子商务业务蓬勃发展,促进了食品工业向智能制造业的转型。
对此,张学武建议进一步培育食品制造“灯塔厂”,引领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有关部门可以设立食品行业专项项目,选择国内食品龙头企业,引导其加快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成长为食品领域的“灯塔厂”
张学武还建议建设食品数字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中小企业转型,依托数字平台,促进食品产业集群,培育数字生态。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食品科技创新体系
随着新一轮产业改革的深入推进,新一代尖端技术和设备不断渗透和整合食品领域,推动全球食品产业向高科技、全营养、智能、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越来越多食品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数据显示,食品工业依托科技优势,已成为发达国家加工率高、附加值高的产业。食品加工率一般在90%以上,美日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3.7:1和11.7:1.我国食品工业仍处于规模扩张阶段,食品加工率约为40%,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仅为2:1。
经调查研究,张学武认为,根本原因是中国食品工业科技创新驱动能力不强。中国食品工业科技创新仍面临四个问题:食品科技创新投资低、食品工业关键技术设备不独立控制、食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弱、食品企业创新驱动支持不足。
“目前,全球食品科技创新已从单一环节的创新转变为全产业链的链交叉整合创新。食品加工制造、营养健康、生物工程、智能设备、质量安全已成为我国食品工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领域,食品企业科技创新尤为重要。”张学武说。
在这方面,张建议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机制,促进中国食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例如,支持食品企业领导创新联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鼓励食品企业增加研发资金和新产品研发支出,加快引进高水平人才。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