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其珏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密封(CCUS)它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缺乏方法和交易机制,其项目经济性难以实现,大规模商业应用面临挑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最近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他建议重启并建立全国统一的自愿减排(CCER)CCUS方法的研究和发布,促进CCUS项目尽快纳入我国自愿减排机制,更好地帮助实现“双碳”目标。
目前,世界上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目标。相对而言,欧美国家对CCUS项目的政策支持继续增加。例如,2021年1月,美国发布了碳捕集和封存税收优惠政策,即45Q条款的最终法律法规,明确了私人资本有机会获得抵免资格,极大地鼓励了商业CCUS项目的实施。2022年8月,美国发布了通胀减少法案(IRA)进一步提高了对CCUS项目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我国CCUS技术和项目稳步发展,但CCUS项目规模相对较小,碳排放总量较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成本高,限制了大规模的商业应用。此外,国家认证的自愿减排机制是引导企业发展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工具,但自2017年起暂停实施。与此同时,中国已经发布了200多个CCER方法,但CCUS项目的相关方法仍然空白。CCUS项目经济性难以保证,既没有方法学,也没有交易机制,需要加大政策支持,才能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马永生建议CCUS项目尽快纳入我国自愿减排机制。一是重启和打造全国统一的CCER市场,让更多的碳减排项目参与碳市场,完善相关配套机制,逐步打造全国统一的CCER市场,充分激发企业开展自愿减排项目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降低控制企业碳市场的绩效成本。二是研究和发布CCUS方法,组织国家级CCUS方法研究,或尽快识别和发布企业开展的方法研究,促进CCUS项目碳减排,提高项目经济性,促进CCUS项目的大规模有效发展。三是参照国际经验出台支持政策,加快完善CCUS行业规范、制度法规框架体系和技术规范,出台CCUS量化验证国家标准,探索制定面向碳中和目标的CCUS税收优惠和补贴激励政策。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