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苑 李雁争
工业复苏良好,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保持生态环境底线。在3月5日举行的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长金庄龙、科技部长王志刚、生态环境部长黄润秋分别介绍了2023年的重点工作,标志着高质量经济增长的实施路径。
金壮龙:
有信心实现工业经济的回升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式结束后,金壮龙在接受“部长渠道”采访时表示,预计今年工业经济将恢复良好。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促进经济运行整体改善,实现质量有效改善和数量合理增长。
金壮龙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任务。今年工业经济发展有很多有利因素,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决定性胜利。股票政策和增量政策的叠加将进一步释放业务实体的活力、居民的消费潜力和产业升级的动力。
接下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促进电子、汽车、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等重点产业的增长。它们规模很大。工业和信息化部应尽一切可能稳定这些行业。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将鼓励工业省勇敢发展,支持各地加大制造业发展,为稳定增长做出更多贡献。
金壮龙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将支持东部地区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巩固和提高出口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担产业转移,建设新的增长极;支持东北地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充分发挥京津冀、长三角、广东、香港、澳门湾地区的协同作用。
为了实现工业增长的目标,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鼓励各方增加投资。同时,促进产业与金融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增加对制造业的支持;充分发挥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的指导作用,推动社会资本增加投资;服务和保障外商投资项目,鼓励外商投资扩大在中国的投资。
“今年1月和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都在50%以上,说明制造业处于繁荣区间。从企业用电、就业、物流等指标分析来看,中国工业呈现出良好的复苏趋势。”金壮龙说。
王志刚:
使基础研究发挥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王志刚表示,科技部将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部署,真正将基础研究与国家战略和国家发展目标相结合,发挥不可替代的源头支持和领导作用。
他说,科技部将全力支持国有、民营、大中小微企业,只要从事科技创新活动,以科技提高企业的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王志刚认为,企业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科研的主体。新方法、新科研范式、新领域研究、新现象解释,以及如何转化为技术、如何转化为高科技产业,充分发挥科技在全人类进步中的关键作用,需要企业在人民生产生活和国家安全中发挥关键作用。
王志刚还谈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应用前景。他说,人工智能领域是一个大方向和领域。它的影响不仅在技术领域,而且在其他领域。
在人工智能方面,科技部做出了许多部署,包括多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一些课题。中国首先提出了人工智能治理的“八项原则”。同时,中国还提出了一些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通过技术牵引和场景驱动,促进人工智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王志刚还提到了最近流行的ChatGPT。他说,从源头上看,ChatGPT是自然语言理解和自然语言处理两种技术。引起关注的原因是它是一个对应大数据、强计算和良好算法的大模型。
王志刚认为,ChatGPT要实现算法的实时性和有效性并不容易。中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可能有工作要做,以达到ChatGPT的效果。”我也希望我们的研究机构、企业和大多数研究人员能够进一步发展和进步,为中国的国际社会做出贡献。”
黄润秋:
必须保护生态环境
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黄润秋表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上,统筹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相关数据显示,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不会阻碍经济发展,还会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促进高质量发展。”黄润秋表示,一方面要支持、服务和保证经济的稳定运行和良好发展;另一方面,要保持生态环境底线,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去年,生态环境部批准了投资1.9万亿元的180个重大项目。生态环境部指导地方政府批准12.3万个项目,投资23.3万亿元。
黄润秋介绍,今年将继续加强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要素的保障,同时也强调坚实的底线,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法律法规,生态质量只能达到良好的底线,不能恶化。还应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准入、污水排放许可证、监督执法、监督问责四个通行证。
他提到,我们将重点关注“五类项目”,严格审批和检查。例如,涉及“两高”项目、生态敏感项目、排放相对较高的工业项目、涉及中西部地区的公园项目、人民和社会反应强烈的项目。
黄润秋认为,中国是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可再生能源利用最大、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他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全面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继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的中国现代化。例如,坚持减少污染、减少碳、提高效率的协调,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的转型发展,从源头上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从根本上提高环境质量。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