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检查近6万亩光伏基地,比人工效率提高了8倍左右;故障定位实现了从组串到组件的重大进展。它为光伏电站组件从安装、使用到维护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带来了数据基础。。。3月3日,记者在接受合肥高新区采访时了解到,“光伏大脑”可以有序管理大型光伏基地,每年可以减少约1000万元的电力损失
国能宁夏电力公司200万千瓦光伏基地项目作为“西电东送”的重要绿色能源基地,位于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总面积57301亩。它是中国最大的集中光伏电站。
如何做好这个大型光伏电站的“管家”,做好海量数据处理、运行控制、运行维护等工作?合肥高新区尚特杰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将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能源产业,成为智能能源解决方案的技术突破者。
“我们不需要手动检查或操作无人机检查。我们将在光伏基地安排6架无人机,建设7个智能机库。无人值守时,无人机可以自动执行组织、充电、更换和合作检查任务。”尚特杰技术总监李晓飞表示,宁夏200万千瓦光伏基地位于鄂尔多斯台地与毛乌素沙漠交界处的沙漠戈壁地区,范围广,设备多,环境恶劣。
李晓飞表示,尚特杰率先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大基地多机库联动”,完成无人机起飞、回收、充电、更换、飞行控制等。用自动智能机库和蛙跳检测技术代替人工。“基地面积近6万亩,光伏组件数百万件。此外,无人机需要在飞行一段时间后充电和更换电源。因此,为了完成‘大基地’的检查任务,我们创新开发了一些机库智能联动系统。”
记者了解到,这种无人机检查系统结合人工智能诊断的世界领先算法,基于红外线和可见光双摄像头的视觉技术,实现了从组串到组件的重大故障定位进展,实现了“万里挑一”,自动判断了旁通二极管、掉串、鸟粪等故障。可能发生在每个光伏组件中,故障识别精度高达95%。
“通过与后端运维系统的有效集成,可以实现故障检测的自动发送和闭环处理,也解决了光伏组件进入电站后从安装、使用到维护阶段难以管理的行业痛点。”李晓飞说。
“电站占地近6万亩,依靠传统的人工检查,成本高、精度低、效率低,仍然存在安全隐患。虽然传统的无人机检查提高了效率,但需要大量的专业飞行员,成本也很高。”宁夏国能新能源公司副总经理魏江哲表示,选择尚特杰的方案不仅提高了检查效率的8倍,还一键生成了检查报告,准确定位了故障位置,指导现场运维人员快速准确地清除空缺,为电站降低成本提供了有力支持。
对大型基地无人机进行检查。合肥高新区供图。
宁夏200万千瓦光伏基地项目作为中国单一容量最大的集中式光伏电站,不仅规模大,而且设备和信息总数大,对数据处理能力要求高。
尚特杰创新探索了“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云合作”综合控制理念,并运用边缘计算等技术,以防止页面加载缓慢、数据延迟、脏数据多、多系统转换频繁等常见问题。
“云协作理念贯穿光伏基地运行维护服务的每一个功能模块,充分发挥“云协作”效应,提高管理效率,每年可减少约1000万元的电力损失,包括常规生产数据、分析诊断功能、设备缺陷管理、智能安全、无人机检查等。”李晓飞表示,根据近几个月的运行情况,“尚特杰光伏大脑和鹰眼系统”可以实现“智能运行维护、远程监控、值班、低碳高效”的目标,帮助项目建设无人值班智能光伏基地。
对此,北京鉴定认证中心副主任纪振双认为,大型景观基地建设是“十四五”新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智能化、数字化、智能化也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