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议北京交易所要加强与当地政府、金融服务机构的连动交流与合作
报志愿两会报道组殷高峰期
“做为中小型企业主要代表的物业服务公司如果能够得到北京交易所的上市具体指导及适用,也为物业行业的突破、发展创新引入更强大的驱动力,加快物业服务公司向智慧城市建设者及多样化大城市服务供应商转型变革。”全国人民代表、兴盛控股公司集团总裁崔荣华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
在崔荣华看起来,根据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当代社区生活普及化的大环境下,物业管理服务行业变成服务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行业特征,其服务项目空间界限也在不断拓宽,紧紧围绕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与项目生命周期要求,摸索出多元化的社区增值服务,凭着离小区业主近一些天然优势,守好街道的流量来源,发掘极大的多元化生活服务类潜力,物业管理可以为未来的城市用户提供很大的想像力。而金融市场风频往往能为市场发展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
据崔荣华详细介绍,截止到2022年底,在新三板挂牌的物业管理公司有三十余家,在其中处于创新层的企业有十余家,且大部分挂牌时间均满12个月。这些企业有些正在筹备北京交易所发售,有些则早已提交了上市申请。现阶段,港股上市物业服务公司49家,在其中也是有来源于新三板摘牌的物质企。
崔荣华表明,做为打造出服务项目创新型中小企业主战场的北京交易所的开设,让许多中小型物企看见了迈向资本市场期待,但是怎么让出生传统行业的物业管理公司合乎北京交易所的市场定位,促使发展型、技术创新的中小型物业服务公司都能包揽于内,合乎服务业的需求,必须北京交易所给与更加细致入微的指导建议。
崔荣华进一步表示,截止到2022年底,北京交易所创立之后,一共有160余家企业登录,在其中超出九成公司为加工制造业,服务业占比不上一成,并且没有一家物业管理公司。各级政府实施的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企业认定标准,通常都只是针对制造型企业。针对服务型公司,单从科研投入和研发团队占比去考虑公司的创新能力,欠缺科学性和理论性。
对于此事,崔荣华提议,扩展“专精特新企业”登录北京交易所的应用领域,确立运用现代技术性方式及新商业模式对传统服务业进行优化、提高的“专精特新企业”规范。
崔荣华还建议,北京交易所要加强与当地政府、金融服务机构的连动交流与合作,融合不同区域专精特新企业“孵化器”公司的评比工作以及定期进行的培训辅导和走访调查,在全国范围内充分挖掘高品质“专精特新企业”及新商业模式下服务型公司,及时掌握公司发展情况,借助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金融市场“贮水池”“网络加速器”作用,搞好服务性中小企业早期规范性运营等金融市场培养工作中。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