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刚,1958年生在辽宁海城。现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长、隶书委员会委员、书法培训中心专家教授,辽宁省省书法家协会咨询顾问,对外经贸大学教授。曾荣获中央宣传部“书法艺术三名工程”奖,出任全国各地对联展评审团,以及其它中国书法家协会单项工程展评审团等。
张世刚隶书李白诗66cm×38cm绢本2021年
本版由《中国书画》杂志期刊撰稿
张世刚先生是辽宁人,但是他的字,则是北人南“风”。
书法艺术分南北两大阵营,这个说法大多自清朝中后期起日益风靡,通过清朝晚期及民国人的不断基础理论健全,这类南北方2分的角度,颠覆了我们现在观查书法史的形式。如果按这种南北方两分法,世刚老先生当然归属于“北派”,即取法帖学经典正脉,笔端传递着精谨的“法”,弥漫着才气的“趣”,有明人之淡宕、宋人之俏逸、晋人之撒落。
自然,健在刚老先生看起来,书法艺术分南北,也许是不当之处的。这有那样一首论书诗:“论书何苦北南中?技法百家自古以来同。侧入铺满提按过,万毫齐力量大神通。”
即然书法艺术不能分南北,那样,大家当然无须狭小地把世刚老先生甚至启功先生等归到帖学一路。就世刚老先生的书法来讲,我更喜欢谈一谈他字中的一种珍贵的能量:恬静。
世刚先生表示:“一个人能静静地坐下,读书,临临摹、写字,一定是个有福报的人。”这也难怪,古人云“没事此静座,有福气才念书”。
世刚老先生的书法,乍一看是风格特征的表达,用心去感受,其实则是内心深处的突显。我不愿过度的来分析其设计风格,一方面是因为我坚信设计风格是很外在物品,任何人都可以立即保护眼睛、用心体会,勿需多说;另一方面,则因为世刚老先生坚定不移的觉得书法是传统文化的,而非艺术的:“书法艺术从诞生之日起便是传统文化的,它产生规范、游戏的规则、美学观点全是高端人们(本身就是文化人)所制订的。因而可以这么说书法是聪明人的美学,是上上人的艺术。也就是说,是我国文化艺术人的艺术,自然,它特性一定是传统文化的。”(详细张世刚《中国书法的文化属性》)。
假如由外在形态分析,世刚老先生书法的“静”乃是创建在动、变的基础之上。它的另一首论书诗是这么说的:“笔落势来何可是!宛如快马加鞭众将扬。挥笔最忌讳直去,描画还应当百相张。”这类“百相张(扬)”并不是令人感到乱、躁的主要原因,刚好取决于他对于样式的把握自始至终遵守着上代传统中所蕴含那个“度”:狂知足知止、重不瘀积、飘不飘忽、正不拘板……他刚好要用内心深处的恬静,提挈着他毫端万态。
世刚先生表示,好一点的艺术创作一定是利人、利大家、利整个社会,也一定是感动人、鼓励人、启发人,令人感到人的本性温暖和单纯善良,与此同时可以提升对人性的原本聪慧,唤起无知人生中的。他还有一首那样的诗:篆隶真行草字规,俗成承诺不可隳。挪头换面翻修样,天怒法师人愁神鬼悲!
世刚老先生如一茎莲,任时风吹过,于宁静中绽开,于恬静中牢固,凸显出毫端的、内心的力量——肯定,都是中华文化的能量!(文/刘光)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