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淙
在科技创新板改革的“试验田”中,科技创新企业充满了春天。数据显示,2022年科技创新板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预计将首次突破万亿元和千亿元大关,R&D投资预计将超过1000亿元。
这不仅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和改善的生动缩影,也是硬科技企业实施新发展理念、促进新发展模式建设的生动写照。科技创新委员会公司以创新发展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驱动力,帮助稳定经济市场,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市场信心。
促创新 有助于维持稳定的经济运行
回顾2022年,科技创新板公司整体业绩保持稳步增长,总营业收入将达到1.21万亿元,同比增长29%;归母净利润总额为1144亿元,同比增长8%;扣除非母公司净利润920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40%以上的科技创新板公司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80%以上的公司盈利,41家公司净利润翻倍。
增长驱动离不开创新引擎。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9月,科技创新板公司R&D总支出达到822亿元,同比增长48.9%;平均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13%,预计年研发支出将超过1000亿元。
一方面,产品创新释放了国内市场的潜力。例如,中国细胞为甲型血友病开发了第一个国内重组人凝血因子Ⅷ,推动公司收入从1亿元跃升至10亿元;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抓住行业发展机遇。例如,玉能科技推出了第四代大电流微逆变器和第二代智能控制关闭器产品,使公司净利润翻了一番。
模式创新也是科技创新委员会公司提高竞争力的起点。例如,芯原股份近年来将服务范围从硬件扩展到软件,提高了产品讨价还价能力。预计2022年扣除后,公司净利润将扭亏为盈。
优结构 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科技创新委员会从优化产业结构入手,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下游协调发展,支持企业提高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推动中国能源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
一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总体而言,科技创新委员会以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要辐射产业和上下游产业,推动形成以产业领导者为主导、上下游企业协调的矩阵产业集群,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实力。其中,集成电路领域有87家上市企业,占a股同行业公司的60%以上,涵盖上游设计、中游制造、下游密封测试、设备、材料等整个产业链,聚集了多家行业龙头企业;生物医学领域有108家上市企业;光伏、动力电池等新能源领域,以及轨道交通设备、工业机器人等高端设备,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
其次,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实际上,科技创新委员会大力支持“专业、特殊、新”企业上市,帮助相关企业加快科技创新。下一个版本的2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