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正懿
全国政协委员、江丰电子董事长姚立军表示:“针对企业研发资金不足、技术和产品发展方向难以确定、徘徊等现象,需要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作为江丰电子高新技术企业的创始人,姚立军深刻认识到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性。他建议制定专项政策,支持提高企业研发能力,探索新的企业创新机制。
2005年,姚力军带领专家团队在浙江余姚成立了江丰电子。通过不断的研发和创新,江丰电子已成为中国高纯金属溅射靶材领域的突破者,并成功登陆科技创新委员会。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行业的进步。
一路上,姚立军知道创新创业的困难。他说,目前,中国一些制造企业仍处于相对低端的产业链地位,无法支持大量的科技研发支出。另一方面,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很难申请政府分配的科研资金。如何激发私营企业的创新活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一种情况是,尽管投资巨大,但许多研发成果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转化。”根本原因是,一些技术研发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没有以实现产业化为目标,也没有以确保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独立和可控性为使命。”他认为,迫切需要建立“优秀人才到企业、科研资金到企业、支持政策到企业”的价值导向和工作机制。
姚立军建议有关部门制定专项政策,支持提高企业研发能力,提供专项资金,建立长期机制,支持企业提高研发核心能力。他说,国家制造业单一冠军示范企业、“专业、新”企业和“小巨人”企业是中国制造业的未来。
“这些企业不仅要给予荣誉,还要给予长期支持,重点是支持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质量改进、设备升级和人才梯队建设方面。花了5到10年的时间,专项资金集中支持,努力培养这些企业成为领先企业。”姚立军说。
人才是创新和创业的关键。姚力军带领团队在余姚定居后,个人也成为余姚特殊的“人才磁铁”——多年来,他帮助余姚引进了20多名国家和省级高水平人才,吸引了100多名高水平人才和30多个科研团队,实现了“人才”的良性循环。
姚立军建议进一步明确“企业是创新主体”的社会价值取向,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企业,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者实现梦想的首选。鼓励大学科研团队深入企业进行研发,增强科研团队的竞争意识;建议邀请经验丰富的企业研发人员担任高校兼职教授;建议加强企业研发人员的培养,鼓励大学和企业共同培养工程硕士、博士学位。
在余姚,以江丰电子为龙头,通过培育上游原材料企业和设备行业,推动了大量材料产业链的“着陆”,成为当地产业链综合发展的基准案例。
姚立军建议探索建立新的企业创新机制,围绕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链和供应链一体化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主导作用,推动大量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发展,相互支持,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他说。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