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仲茜
“科技进步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当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动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生物制药工程学院教授应汉杰建议,依托高校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尽快建设国内领先的技术创新中心,研发行业共同关键技术,为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服务。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应汉杰还建议,借助工业生物制造技术,有序发展非粮食生物制造饲料蛋白,尽快提高饲料蛋白的产量和产能,缓解我国饲料蛋白短缺的现状。
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战略支撑不可或缺的。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科技大省。截至2022年底,江苏万人发明专利已达50.4项,高新技术企业已增至4.4万家。应汉杰表示,高校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高水平大学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推动产业走向价值链中高端、产业自主可控的重要驱动力。他建议,结合南京理工大学重点优势学科群平台,尽快建设国内领先的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研发行业共同关键技术,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先进生物制造产业集群。
“建立技术创新平台,一方面要集中资源,增加科研投入,另一方面要更好地促进服务业成果转化。”应汉杰建议,利用工业生物制造技术解决蛋白质供应问题。
近年来,国家通过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改变蛋白饲料比例,部分缓解了饲料蛋白短缺的问题,但饲料蛋白仍不能摆脱缺口大、需要大量进口的现状。对此,应汉杰建议,通过工业生物制造技术,改变饲料蛋白农业种植的生产模式,有序发展非粮食生物质制造饲料蛋白,解决我国饲料蛋白短缺问题。“通过生物制造,低价值的豆渣和待处理的黄浆水可以通过发酵产生高含量的饲料蛋白,秸秆也可以通过生物技术处理,以取代饲料蛋白。”
对此,应汉杰建议“五步走”:加强顶层设计,系统研究国内不同地区非粮食生物质的分类、分布、体积和质量,分析非粮食生物质利用的现状和路线,制定国家非粮食生物质分类、地区和阶段的“路线图”;打造国家饲用蛋白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和制造创新中心,突破蛋白生物制造关键技术瓶颈,建立和完善国家现代工业技术体系,拓宽饲料蛋白来源渠道,转化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厨余垃圾、秸秆、合成气等非粮食生物质,尽快出台秸秆综合利用补贴、大豆种植补贴等相关补贴和税收政策,加快成果实施,为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创造更好的政策条件。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