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子航
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洲研究所”)兼时代电气董事长李东林表示:“促进高端设备制造业创新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对加快中国现代经济体系建设至关重要。”。
在今年的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会议上,李东林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加快中国高端设备供应链的独立性,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绿色智能一体化”的质量升级。
提高高端设备制造业供应链的韧性
“近年来,中国高端设备制造业在补充、加强和延伸链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进展,最初具有供应链自主化的基础。”作为中国高端设备制造业的一员,李东林见证了该行业的进步和进步。
但从整个产业链和批量应用的角度来看,我国高端设备完全独立、安全、可控,仍有改进空间,部分关键部件和原材料仍依赖进口。
李东林表示,这一过程主要面临三个困难:一是自主供应链难以大规模推广;二是自主高端设备在早期推广应用中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三是高端设备中使用的部分部件面临着不断创新的技术瓶颈。
李东林建议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加快高端设备的批量应用,明确不同行业的主要应用责任。对高端设备的应用和制造企业在产品中批量使用国内部件和原材料,给予项目支持、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逐年提高高端设备的采购比例,加快独立产品的批量工程应用。
李东林还建议,加快建设国家产业基础共性技术中心等高端设备领域的创新平台,进一步支持企业加大关键共性技术、基础前沿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研发,构建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可靠性验证、检测试验、认可认证等技术体系。面向轨道交通等高可靠行业的应用环境要求,确保自主供应链应用的安全可靠性。
最后,李东林建议加强联合创新体系,打造完整的“产学研用”产业链,支撑全自主化。
加快轨道交通设备“绿智融合”升级
“截至2022年底,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和运营线路数量居世界第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年用电量达到213亿千瓦时。如何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和碳,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和消耗,最大限度地利用清洁能源,建设“低碳排放、高效、大容量”三个维度的绿色城市轨道,正成为行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李东林说。
2020年和2022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了《智慧城市轨道发展纲要》和《绿色城市轨道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已向“绿色智能一体化”方向发展,呼吁城市轨道行业率先达到顶峰,形成和推广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推动绿色低碳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应用取得突破,促进能源利用效率和二氧化碳排放,赶上同期国际先进水平;以绿色转型为主线,以清洁能源为方向,以节能降碳为重点,智能授权、创新驱动,开展六项绿色城市轨道行动。
李东林认为,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庞大,能源利用和运营效率亟待提高。
我国设备制造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但工程应用难以实施。由于轨道交通是城市旅游的主要运输载体,从安全的角度来看,创新技术的引进仍处于“试验领域”的水平。同时,绿色、智能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增值反映在运行和维护期间。在新线路建设过程中,相关方对创新技术的使用缺乏热情,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应用驱动力不强。
在这方面,李东林建议:一是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绿色智能设备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项目建设,鼓励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提供应用场景;二是鼓励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更换或安装主流绿色智能设备;三是加快中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示范应用,优化升级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四是对应用绿色智能设备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给予优惠政策支持;五是支持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独立绿色智能设备出国。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