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月2日,卡拉奇核电站3号机组竣工仪式在巴基斯坦举行。到目前为止,巴基斯坦的第一个项目“华龙1号”已经完成,中国独立的三代核电“华龙1号”出口到巴基斯坦的两个数百万千瓦机组在竣工和生产后正式交付给巴基斯坦。
根据巴基斯坦国家电力监督管理局最近发布的数据,随着中国新一代核电机的建立和投资,巴基斯坦发电中核电的比例从2000年的0.6%增加到2022年的10.6%,成为保证巴基斯坦电力供应稳定的骨干。
去年4月,世界上第四台“华龙一号”和第二台海外机组卡拉奇核电站3号机组投入运营。“这是巴基斯坦自2021年5月卡拉奇核电站2号机组投入运营以来的另一个好消息。”项目安全工程师阿赫迈德兴奋地说。他在这两个机组工作了6年多,负责巴基斯坦新员工的安全培训。
核电是一个技术密集型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华龙一号”作为中国自主开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成为中国创新的新名片。“对我们来说,参与“华龙一号”建设是一个极其宝贵的机遇。”阿赫迈德坦言,“华龙一号”在巴基斯坦成功投产,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核电方案的完善和创新。据了解,卡拉奇核电站2、3号机组全部投产后,每年还为当地提供近200亿千瓦的清洁电力,满足当地200万人的年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
项目建设也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据中原卡拉奇项目总经理范海平介绍,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工程总承包商和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核工业集团”)在项目全周期建设中增加了6万多个就业岗位。8000多名巴基斯坦员工通过现场演示、技能教学和技能竞赛进行了培训。巴基斯坦员工熟练,可以单独就业。
在巴基斯坦旁边的遮普平原上,中国第一个出口商业核电站——恰希玛核电站是由中国自己设计和建造的。1995年,26岁的季明力来到中巴合作建设的恰希玛核电站担任电气安装班班长。在这里,他遇到了拉蒂夫,一名刚从当地学校毕业的新员工。
作为同龄人,季明力和拉蒂夫有很多共同的语言。拉蒂夫聪明好学,时不时拖着季明力咨询电工。时光飞逝。2017年,当季明力再次回到巴基斯坦参加“华龙一号”建设时,他惊讶地遇到了他的老朋友拉蒂夫。这时,拉蒂夫已经是项目现场经验丰富的电工负责人了。
范海平认为,核能合作成果的背后,体现了中巴人民在共同斗争中形成的深厚友谊。”这是中巴核技术工作者共同努力的巨大成就,也是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带一路’的坚实行动。”
巴基斯坦规划、开发和特殊项目部部长伊克巴尔表示,新一代核电技术对巴基斯坦减少进口能源支出和碳排放至关重要。随着相关项目的不断推进,巴基斯坦与中国的能源合作将继续达到新的水平。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