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乔琪
全国人大代表、新乡化纤董事长邵长金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纺织企业应努力实现从原材料绿色、产品绿色延伸到生产过程的全过程清洁生产,全面构建全产业链绿色生产体系。”。
在今年的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会议上,邵长金提出了关于建设绿色纤维产业生态、加强纺织产业原材料安全的建议:一是加快生物基化纤维制造业的培育和发展,减少纺织产业对石油资源的依赖;二是加强对聚乳酸纤维等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的支持和应用,减少废塑料污染。
加快生物基化纤维产业的培育
邵长金说:“近年来,随着纤维素纤维产能的不断扩大,国内溶解浆进口依赖度不断提高,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行业的稳定发展。”。
优质原材料的稳定供应是纺织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纤维素纤维作为一种可自然降解的优质原材料,近年来市场需求翻了一番。据不完全统计,根据现阶段在建和计划建设的生产能力计算,五年后,中国纤维素纤维的生产能力将增加300万吨,达到700万吨。
随着粘合剂、莱赛尔等纤维素纤维产能的不断扩大,市场对其原料溶解浆的需求日益增加,溶解浆的外部依赖性也日益增加。
“由于生产能力不足、成本高、棉浆粕、林木资源有限,我国溶解浆对外依存度较高。”邵长金介绍,我国溶解浆进口量从2014年209万吨增加到2019年306万吨。2019年,我国溶解浆对外依存度接近80%,2021年达到85%以上。
邵长金说:“这对工业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邵建议充分利用作物废弃物、竹、麻、速生林和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发展替代化石资源的工业原材料路线,加强产业政策指导和支持,支持科技创新,进一步提高生物基化纤产业技术水平,重点突破部分生物基单体和原材料的关键制备技术,促进关键设备的定位,促进重点品种大规模、低成本生产,弥补不足;扩大生物基化纤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应用,减少纺织业对化石资源的依赖。此外,还要做好我国溶解浆等生物基纤维原料的产业布局和规划。
促进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生产和消费国。随着塑料生产和消费的快速增长,塑料的废弃量也在迅速增加。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废塑料产量超过6200万吨,其中材料化回收量约为1900万吨,回收率达到31%,是全球废塑料平均水平的1.74倍。然而,近70%的废塑料仍被填埋或焚烧,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对生态环境构成了巨大威胁。
邵长金建议,从大力发展聚乳酸纤维材料开始,解决废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聚乳酸是由玉米、木薯、甜菜、秸秆纤维素等生物质原料发酵而成的聚合物材料,可在微生物条件下完全降解,对环境友好。”
目前,我国聚乳酸纤维制备技术仍存在不足,特别是丙交酯制备技术,需要加快关键技术的突破。
邵长金建议将聚乳酸纤维原料制备技术纳入核心技术,增加持续资金支持,促进关键技术突破,确保关键原料的独立供应,塑造行业竞争优势。同时,进一步加强对聚乳酸纤维材料的宣传,使消费者能够逐步接受和认可聚乳酸材料产品。
邵长金说:“塑料污染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民参与,多元化共治。”。
为了提高聚乳酸纤维企业的生产热情,邵长金建议进一步扩大聚乳酸纤维的市场应用规模,促进国家有关塑料禁止和塑料限制政策的实施,研究燃料乙醇的财政补贴政策,并根据年销售额补贴聚乳酸纤维生产企业。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