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淙
全国人大代表、九洲集团董事长李寅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两会上制定了发展新型智能供热系统、建立煤热价格联动机制的建议。
“进入供暖期以来,我参观了齐齐哈尔、佳木斯等地的多家供暖企业。” 李寅说。随身的笔记本充满了他在调查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在过去的五年里,李寅就制造业的发展和能源转型提出了26项建议。其中,清洁能源供暖已被国家有关部委采纳。
构建智能经济供暖系统
“保暖是一个关系到人民切身利益的热门项目。促进城乡供热节能低碳转型,不仅与改善民生密切相关,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领域。”李寅说。
在采访中,李寅与《上海证券报》记者分享了一组数据:截至2022年底,中国北方供热总面积为238亿平方米,其中清洁供热率为75%。从热源分类来看,燃煤约占北方城市建筑供热源的70%、燃气占24%,以地热和生物质加热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和余热占很小比例。
李银认为,中国供热市场仍存在化石能源热源比例高、碳排放大、技术创新缓慢、热平衡调节困难、系统灵活性不足、管理广泛、智能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加快传统供热向现代供热的转变,全面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源效率和智能水平,建立安全、低碳、清洁、高效、智能、经济的新型供热系统。”他说。
李寅建议:首先,新型智能供热系统可以纳入双碳“1”,构建全球供热能源协调+N“在政策体系中,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其次,实施“三改造三推广”,即促进煤电供热、供热管网节能降碳、建筑节能改造,促进多能互补、智能管理平台和供热计量。
李银还建议加快热价咨询机制的研究和建立。尽快建立基本民生保障与市场化相结合的热价形成机制,实施超出基本保障供热范围(国家法定供热室温)的市场化热价,逐步实现按需供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新型智能供热示范区建设。
建立煤热价格联动机制
黑龙江鹤岗去年发布的限热停热紧急通知,不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李寅的思考。
“由于煤炭价格高、环保升级和管网改造,供热企业的成本继续上升。”李银表示,大多数民营供热企业没有长期的煤炭协会渠道,因此很难在经济和社会效益之间找到平衡。
“政府不是一个长期的解决方案。建立合理有效的煤热价格联动机制是根本原因。”李银表示,只有科学考虑煤炭价格和生产成本变化,平衡热生产、销售企业和供热用户的利益,逐步建立有竞争力的供热市场,才能促进供热产业的发展,有效保障冬季供热。
李寅建议充分发挥供热市场化机制,突出“热”商品属性。有关部门继续完善煤热价格联动机制,规范热源出厂价格构成和热管网输送价格,供地方政府在价格调整过程中参考。主管部门定期开展成本监管工作,充分了解热企业的经营状况,为热价“能涨能跌”提供依据。此外,价格主管部门应完善供热用煤价格统计指标体系,作为煤热价格联动的计算依据,促进地方政府落实、落地、落细煤炭资源保障。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