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淙
“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成自己的人。”全国两会的“暖心话”给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安心丸”。
自2012年以来,我国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截至2022年8月底,民营企业数量已从2012年底的1085.7万户增加到4701.1万户,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比例也从79.4%增加到93.3%。
如何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大胆发展?“良好的商业环境是土壤。”两会多位代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争发展的环境。
民营企业应该如何为国民经济做出贡献?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要作用,充分释放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潜力,使企业成长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成为许多民营企业家的共同答案。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创造一个公平、稳定、可预测的商业环境是民营企业家轻松经营和经营企业的前提。良好的商业环境的建设离不开多方的共同努力,共创共赢。
“2022年,湖州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70%以上的GDP、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湖州市市长洪湖鹏表示,要把营造最佳经营环境作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发展,解决民营企业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白云电器董事长胡德兆表示,良好的投资环境是提高制造业企业信心、增加生产投资的关键因素。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势在必行。要促进民营企业敢于投资、愿意投资、能够投资。
在初步调查中,全国人大代表、方达集团董事长熊建明发现,民营企业账款仍存在拖欠问题。他建议建立建设资金监督账户,加强对不符合专项资金申请和使用的监督问责;建立信用激励机制,对不拖欠的企业给予可靠的认证标志。
全国政协委员、禹州集团创始人林龙安建议,地方银行将民营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列入实际风险控制范围内的白名单,优质民营企业列入信用增级名单,支持中小民营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优先帮助临时困难企业克服困难,根据当地情况推迟利息支付、延长还款期限、调整还款方式。
做好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私营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的预期和信心不仅关系到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全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曲永义表示。
面对未来,全国政协委员、香江控股董事长翟美卿充满信心:“2023年一定是中国经济整体改善的一年。民营经济也将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局面。”
“在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民营经济始终是不可或缺的,”翟美清说,“特别是在创新发展方面,民营企业是主力军,是科技创新要素集聚的重要载体。在新的征程中,民营企业要抓住时代机遇,勇于创新,培育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针对措施,翟美清建议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要作用,充分释放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潜力。在新一轮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的背景下,翟美清表示,应采取进一步措施促进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包括:抓住基础,继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坚实,稳步改进;做好信息披露,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全国政协委员、江丰电子董事长姚立军建议进一步明确“企业是创新主体”的社会价值取向,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者的首选,实现梦想,加强企业研发人员的培养,鼓励大学和企业共同培养工程硕士、博士学位。
“高质量的发展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国政协委员、工商联副主席、宁德时代董事长曾玉群表示,“在新能源电池领域,民营企业应走在行业前列。充分发挥政策和市场优势,加快新技术研发和新产品推广应用,加强上下游产业链协调创新。”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