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2023年2月17日,证监会公布全面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管理制度标准,意味着股票注册制推广到全市场以及各类公开发行股票个人行为,全面注册制的实行在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自今日起,《证券日报》将在多层次详细说明全面注册制改革创新对中国资本市场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功效及收益,以飨读者。
本报讯记者邢萌
2月17日,全面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管理制度标准公布执行。在其中,创业板股票第三套发售会计规范——“预计市值不少于50亿人民币,且最近一年主营业务收入不少于3亿人民币”正式启用,对符合条件的未赢利企业能够在创业板上市。
“创业板股票向未获利公司张开怀抱,进一步具体指导有关企业登记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售途径,扩宽未获利公司的上市方式,增加了主板市场的涉及面和多元性,充实了公司在A股上市机遇。”北京海润天睿(深圳市)律师事务所主任唐申秋侓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第三套规范执行条件成熟
早就在2020年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落地式之时,创业板上市的多元性已大大增强,建立了“3+2”五套发售会计规范。
具体而言,对于一般企业,有三套上市标准可以选择:一是“最近几年纯利润均为正,且总计纯利润不少于5000万余元”,二是“预计市值不少于10亿美元,最近一年纯利润为正且主营业务收入不少于1亿人民币”,三是“预计市值不少于50亿人民币,且最近一年主营业务收入不少于3亿人民币”;对于红筹企业等特殊投票权企业的上市标准有2套,各是“预计市值不少于rmb100亿人民币,且最近一年纯利润为正”和“预计市值不少于rmb50亿人民币,最近一年纯利润为正且主营业务收入不少于rmb5亿人民币”。
自创业板注册制实施以来,绝大部分公司选用第一套规范发售,极少数选用第二套,其他并没有有企业选用。Wind新闻资讯资料显示,截止到2月19日,股票注册制下创业板股票新上市公司一共有418家,在其中,406家选用第一套规范发售,占有率97%;其他12家选用第二套规范发售,占有率3%。
实际上,那时深圳交易所虽建立了未赢利公司在创业板上市的要求即第三套规范,但是考虑到销售市场具体情况,依照“稳中有进”标准,那时候确定了暂时不开展的缓冲期分配。创业板股票试点注册制执行四年了来,发行上市数据审核稳步推进,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市场的需求和生态优化提升,创业板股票执行未获利公司上市标准机会已经成熟。
从而,在全面注册制开始实施的大环境下,2月17日,深圳交易所公布《关于未盈利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相关事宜的通知》,未赢利公司上市创业板的安全通道宣布连通。
“未获利公司并不是只表示报告期亏钱的公司,而应该是新公司成立后一直亏本,截止于申请以前,依旧没有实现提高效益的公司。从这一意义上说,本次创业板股票容许未赢利公司上市,凸显出非常大的多元性。”华鑫证券顶尖策略分析师严阿隆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
唐申秋分析认为,容许未获利公司登陆创业板,激话创业板股票第三套上市标准,并不是代表着创业板股票标准的释放压力。这就是在汇总社会经验的前提下,提升发行上市标准,扩宽出色的企业登记发售途径,健全多维度的资产市场的需求。
独角兽公司发售优势比较明显
具体而言,深圳交易所就未赢利企业申报在创业板上市,公布重点通告,主要有三个层面分配。一方面,优化未赢利企业行业范畴,包含智能制造、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生物产业等国家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创新创业企业。
“从企业范畴来说,和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建设规划密切联系,系产业政策、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现行政策在资本市场行业的具体体现。对已上市企业尤其是加工制造业,也具备产业扩张角度的导向作用。”工业富联副总兼首席法务官解辰阳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另一方面,确立未赢利企业上市条件,开启“预计市值不少于50亿人民币,且最近一年主营业务收入不少于3亿人民币”上市标准。
解辰阳表明,从行业角度出发,此项上市标准还是比较高的,能够满足总市值不少于50亿人民币且主营业务收入超出3亿的公司,早已跨过了发展期最初环节,有相对成熟的商品、服务项目落地式并且已经打进销售市场,与此同时应当已完成多轮融资,才能达到预测分析总市值规范。
严阿隆分析认为,对于未赢利预上市公司,具有强产品研发、强专业能力的独角兽公司拥有独特优势。
除此之外,做好相关标准对接,《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中同歩取消有关红筹企业、独特公司股权结构企业申报在创业板上市需要满足“最近一年纯利润为正”的需求。
唐申秋称,这将会促进该类赴海外上市的公司逆流A股,提升金融市场资产供求布局,促进住户理财规划加快转型发展。
提升创业板股票容积和质量
创业板股票执行股票注册制至今,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对焦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的、节能低碳等重点领域,适用一批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企业做优做强,不断引领产业稳步发展。
据Wind新闻资讯数据信息,截止到2月19日,股票注册制下,418家创业板企业IPO融资总金额达4057亿人民币,总的市值达2.84万亿,集中化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材料、高端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创业板股票向未获利公司张开怀抱,可以让更多企业根据股权融资得到长期发展的核心,服务项目高科技行业自强不息,让金融业能够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唐申秋表明,与此同时,也回答了业界对“创业板股票对外开放未获利公司IPO推出”的关注度,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创业板股票容积、品质。
解辰阳表明,创业板股票向未获利公司张开怀抱,更加贴近销售市场具体,让具备一定资金需求,且非常值得投资者关注的创新创业企业,能够进入金融市场,提升资产市场需求。与此同时,合乎领域标准的公司上市融资,能将股权融资投入到了项目研发、品牌推广等多个方面,完成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有益于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趋势。
严阿隆觉得,以Nasdaq为例子,很多成长型科创型企业上市连接点,并没有产生规模化盈利,但是当质量稳定全面推广以后,其成长的速度令人震惊。相比传统行业,硬科技公司发展初期阶段需更持久的资金投入适用。而正确引导未实现提高效益的硬科技公司上市,有利于处理中国高科技企业发展趋势初期欠缺资金巨大的压力,给与他们发展所需的时间与资源。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