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数字化和碳减排趋势的深化和中国相关战略和国家政策的实施,工业数字化、光伏、储能、充电、交换等智能能源产业也将迎来新一轮的黄金发展机遇。”易事特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何思模指出。
近日,何思模在接受《中国工业日报》采访时表示,作为全球数字产业和智能能源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易事特集团主要从事智能电源、数据中心和智能能源业务,正处于数字化、碳减排快速发展的轨道上,具有技术、资源、经验等核心竞争优势。
据报道,易集团抓住数字产业和双碳目标的黄金机遇,继续促进高端电力设备和数据中心业务的稳步发展,将光伏、储能、充电、换电、光储存、充电一体化等新能源业务建设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集团将继续提高管理能力,继续增强核心竞争力,继续开拓国内外市场,大力支持集团军队的发展壮大,未来朝着“百年品牌、千亿收入”的目标前进。
易事特作为数字经济和新能源双轨道的龙头企业,如何推动自身数字化转型,实现业务增长?易事特集团总裁陈硕表示,易事特集团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在助力产业数字化的同时,企业也积极实践数字化,以建设“灯塔厂”为目标,不断推进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建设,不断挖掘新价值,实现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近年来易事特集团先后实施OA、EHR、CRM、SRM、APS、WMS、MES等许多数字项目不断探索智能制造、网络协作、服务扩展、数字管理等方面,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了各个环节的成本。
例如,APS先进生产安排系统启动后,系统生产安排、材料分析、开放计划与物流协调,实现周生产计划与供应商分销节奏协调运行目标。通过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易特建立了综合生产数字可追溯性系统,防止错误材料事件为零,降低WIP,提高质量控制能力,提高客户满意度。
特别是,从战略机遇、营销需求和客户需求的角度来看,迫切需要提升客户关系管理能力。一是国有投资后,公司标准化、系统运营要求较高;二是作为解决方案提供商,大项目大客户比例高,流程多,时间长,营销服务体系需要更加关注流程和每一个细节,控制风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因此,易特选择与共享销售客户合作,共同构建高效、科学的数字营销管理体系。据介绍,公司实施的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开放了从销售线索到支付的整个链,构建了从市场、线索、销售、项目交付服务到支付的闭环平台生态运营系统,实现了客户的整个生命周期管理。
陈硕指出,CRM系统的推出,推动企业以客户为核心,不断优化业务管理机制,规范业务运营流程,包括项目管理标准化、价格管理标准化和合同管理标准化,实现从“以产品为核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从单一商品到整体解决方案,进而促进下一步的整体业绩增长和客户维护扩张。
“企业必须在变化中寻求自己的变化和突破,才能实现利润增长。”他说。
结合公司的远景目标和发展现状,易事特集团进一步制定了明确的数字化转型长期规划,从多个阶段全面推进数字化升级:一是在R&D阶段,拉通产品需求、商品开发测试、产品上市、商品EOM/EOS全生命周期管理;二是在供应链管理阶段,通过智能工厂项目,拉通计划、采购、生产、仓储、质量等供应链全过程信息,建立全面的数字化可追溯性和控制体系;三是在运营管理阶段,建立运营数据可视化,实现数据同源一致,整个业务系统集成开放,业务数据完整、准确、及时,用数据支持运营决策。
目前,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的实施,包括光伏在内的新能源不断发展。最近发布的《农村建设行动实施计划》提出实施农村绿色能源建设项目,这意味着农村家庭光伏和风电将进一步深化。
同时,数据中心、5G、、工业物联网等新基础设施建设呈加速趋势,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甚至可以说是“无数字,非公司”。数字经济已成为当前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起点,也是中国经济质量、效率和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易事特集团作为数字产业和智能能源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为推进“双碳”目标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例如,在智能能源领域,地面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电站现已运营并网近700MW;储能、充电、换电等不断创新,开拓了包括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在内的巨大市场。2021年,响应国家政策,迅速制定了“全县模式”零碳整体解决方案,与地方政府及相关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近日,广东省最大的光存储、充电、更换一体化智能超级充电站——广州白云仁丰新能源汽车光存储、充电智能充电站项目、昌吉国投新能源木基40井1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PC项目总承包等。
陈硕表示,在不断完善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将继续全力支持各行各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继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推进数据共享、可靠高效的数字基石建设,突出关键基础设施建设的实力和责任,为经济社会优质发展贡献力量。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