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亮 记者 时娜
“如何更好地发挥绿色金融的作用,促进碳市场建设?”3月2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碳中和:困境与破裂”论坛上,与会者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与会者认为,碳中和是一个重要而长期的目标。同时,在多目标的前提下,平衡其他短期和中期目标实际上是解决最佳组合的问题。这个子论坛也成为博鳌当天最受欢迎的论坛之一。
实现碳中和需要寻求目标和工具的协调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国家倾向于将碳价格和碳税机制作为实现碳中和的主要约束机制。如何看待价格型和非价格型政策工具的作用?
在这方面,博鳌亚洲论坛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晓川表示,在促进减排的过程中,“价格工具”和非价格政策工具的使用并没有完全分开。在多目标、多任务的情况下,实现碳中和需要寻求目标和工具的协调。
周小川表示,目前,世界上一些国家倾向于使用二氧化碳价格、税收、补贴、配额等价格工具进行指导,但一些国家倾向于使用计划、指导等非价格工具进行指导。
在周小川看来,使用什么样的工具与目标有关,工具与目标相对应。在多目标、多任务的情况下,实现碳中和需要寻求目标和工具的协调。
“大多数目标都可以协调,设计一个目标函数。”周小川说,在多目标、多任务的情况下,每个政策目标都有自己的权重,只要设定价格和权重,就可以实现最佳协调。
转型金融标准将尽快出台和实施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中国的产业结构‘重’,工业化和城市化仍在推进。我们不仅要发展绿色产业,还要促进高碳产业的低碳转型。转型金融可以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合理必要的金融支持。”。
宣昌能够表示,金融转型的发展应首先明确概念,制定标准,完善配套措施。金融转型是一件新事物,应积极参与相关概念和标准的研究。
他透露,中国人民银行对转型金融进行了初步定义,明确了其支持的经济活动或企业有四个特点:一是对减缓气候变化做出显著贡献,对生态保护等环境目标没有重大损害;二是符合双碳目标和巴黎协议的减碳目标;三是能效水平达到基准水平和先进水平;第四,预测和计划转型可能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
宣昌能表示,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的转型金融标准研究坚持先立后破,首批涵盖煤电、钢铁、建材、农业四个领域,主要考虑这些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积极推动转型金融标准的尽快出台和实施。
在完善配套措施方面,宣昌可以认为,要完善碳会计、环境信息披露等基本安排,不断推进从自愿到强制披露环境信息的转型足迹。丰富和完善转型金融工具,继续创新股权融资工具、证券化产品、保险和担保等风险缓释工具。
引导各种资源要素向绿色低碳发展集聚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晨欣说:“碳达峰和碳中和绝不是‘碳论碳’的问题,而是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只有政府、市场和企业共同发挥作用,形成最大的合力,才能最终实现。”。
赵晨欣表示,中国围绕实现“双碳”目标,正在积极营造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环境,使政府和企业能够发挥更好、最大的作用,引导各种资源要素向绿色低碳发展,支持企业向绿色转型目标发展,也能实现更大的发展。
赵晨欣表示,要实现“双碳”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只有不断完善政策组合,政策才能更适用、更有针对性、更有效。
“我们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开展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加强企业领先的深度整合,促进科技研发与商业应用的有机联系,提高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增加政府领先的科研资金支持企业,支持能力企业承担国家绿色低碳重大科技项目,帮助企业培育产业增长点和新的发展势头。”赵陈欣说。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