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晴 记者 刘礼文
3月31日,中国工业X射线第一股日联科技登陆科技创新板。
工业射线被称为“工业医生”,可以检查集成电路、新能源电池等产品的缺陷,在许多制造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日联科技率先开发了中国第一个封闭式热阴极微焦点x射线源,实现了工业应用,实现了中国x射线精密检测核心部件的安全供应,确保了国内相关产业的稳定发展。
日联科技董事长刘军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公司封闭式热阴极微焦点X射线源产品推出后供不应求,希望借助资本市场加快扩产步伐,尽快满足下游应用领域的需求。
“非常感谢市场对公司实力的认可。”刘军对记者叹了口气,上市给他带来了两个意想不到的快乐:一是公司免费“推荐”上市;二是公司募集资金超出预期。
从基础科研开始 经过十年的攻关
日联科技成立前,刘军是一家外资企业的技术总监,管理研发工作。这份工作简历为他的创业奠定了基础。“包括X射线检测设备,我公司采购和应用的都是国外尖端检测设备。单台检测设备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在进口周期和后续设备维护服务方面也非常被动。当时我在想,为什么国内企业不能生产高端X射线检测设备。”刘骏说。
x射线检测设备有两个核心部件-发射源和探测器。十多年前,这两个核心部件必须从国外采购,只能在中国进行系统集成。“2012年左右,几位院士专家提醒,要想在X射线尖端领域有所突破,就必须突破关键部件的瓶颈。这一结论在刘军随后的研究中得到了论证,“由于各种原因,国内高校等科研机构的相关研究成果无法产业化。”
因此,刘军以发射源为目标,在日联科技内部设立基础研发中心,从零开始攻关。
射线物理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领域,涵盖原子物理、真空物理、材料科学、电磁场科学等。国内大学尚未开设相应的专业,相关现成人才稀缺。为了解决人才问题,刘军将招聘物理、数学、材料等专业人才进行携手培训,为国内x射线行业创造了许多相应的专业人才。
刘军“一钻到底”的势头也体现在R&D投入上。R&D启动第七年,公司封闭式热阴极微焦点X射线源成功发射。仅仅依靠这项业务,日联科技就足以过上舒适的生活。然而,该团队沿着产业链向上游发展,在三年内实现了100%的射线源材料本地化。
刘军说:“目前,公司射线源产品中的每一个设备都已经本地化。”。
掌握核心部件 获得市场和定价的双优势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日联科技十年磨一剑的X焦点射线源有什么意义?
“X射线检测设备是工业领域精密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影响集成电路、电子制造和新能源电池产品质量检测的关键组成部分。刘军解释说,其原理是射线源的点光源穿透被检测对象,形成清晰的图像,然后从图像中推动被检测对象的内部结构,可以发现断裂、气泡等制造缺陷。“目前,我们当年布局的前瞻性已经体现在当前产业发展的需要上。”
日联科技开发并实现了产业化的封闭式热阴极微焦点X射线源,打破了美国赛默飞世尔、日本滨松光子等海外供应商控制的微焦点X射线源领域的局面。TüV、SGS、日联科技微焦点X射线源产品的性能已达到或优于进口产品的水平,如赛宝实验室等国际知名检测机构的比较测试。
核心产业环节往往具有市场需求大、定价权大的双重优势,日联科技一举掌握了最有价值的产业环节。
据刘军介绍,在定价方面,由于高精度射线源短缺,公司射线源产品的定价与进口射线源相同。X射线源占整个检测仪器的成本较高,利润率也较高。在需求方面,下游集成电路和新能源电池行业对产品的需求非常大。未来,公司的部分封闭热阴极微焦点X射线源将安装在自己的设备上,交付给客户;部分产品将为客户提供库存设备的售后更换,因为X射线源是一个消耗部件。
“国内设备在客户服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日本联合技术的迭代研发周期远远短于外国同行。”刘军表示,由于公司更接近市场需求,可以快速组织力量项目审批,集中资源研发,国内设备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优于国外设备。
积极扩产 拓展海外市场
目前,日联科技在无锡、深圳、重庆拥有三个R&D和制造基地,建立了覆盖全国和海外重点地区的销售网络,客户覆盖比亚迪、宁德时代、新旺达、亿威锂能、安费诺、立讯精密等行业知名企业。
公司掌握了行业核心技术后,下一步该怎么办?
“首要任务是扩大产能。”刘军表示,IPO募集资金将用于支持产能增长,包括投资X射线源产业化建设项目、重庆X射线检测设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和补充营运资金。
继续扩大下游应用领域,被列入日联科技的下一个计划。刘军表示,未来集成电路和锂电池领域的销售仍将占公司收入的较高比例。目前,日联科技已为不同下游行业建立了相应的需求对接部门。
“日本科技未来将继续深化海外市场。”刘军观察到,除中国外,欧洲匈牙利、东南亚等世界主要制造业基地对X射线检测设备的需求也很强。
“我们的设备已经出口到60多个国家。虽然总量不大,但已经渗透到各大洲。”刘军表示,公司海外销售部已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了一批人才,并将继续努力开拓海外市场。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