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雨康
经过2022年的高增长,锂电池产业链在2023年初的“寒冷”措手不及。一方面,原料碳酸锂价格从年初约52万元/吨降至目前约26万元/吨,三个月内价格“减半”;另一方面,近年来磷酸铁锂产能大幅扩大,终端新能源汽车消费面临阶段性考验,补贴退出等因素放缓了销售增长。
3月28日至30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分会主办的2023年中国(南昌)锂会议暨第八届锂资源峰会论坛在南昌举行。面对锂产业链“冷”的现状
碳酸锂价格暴涨暴跌
“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们经历了锂盐价格在短时间内从4万多元飙升到60万元左右,相关企业赚了很多钱。最近,我们看到锂盐价格在短时间内“减半”,锂价格的悬崖下跌引起了行业的焦虑。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段德兵表示,今年以来,由于新能源汽车终端需求增长放缓、燃油汽车折扣促销、国际油价下跌等因素,锂盐价格下跌,不仅给原材料制造商带来困难,也给中下游企业带来不确定性。
碳酸锂价格暴跌是锂产业链“冷”的主要信号。根据上海钢铁联合会的数据,截至3月29日,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平均价格为26.4万元/吨,较年初51.75万元/吨下降约49%,几乎“减半”。去年11月初,碳酸锂现货报价一度超过60万元/吨,创历史新高。
国信证券有色金属行业分析师杨耀红表示:“去年11月中旬,市场传出国内一家龙头电池制造商减产的消息,以及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停产的消息,碳酸锂价格调整。”。与此同时,一家龙头电池厂和主机厂推出了一种新的定价方式,使原本准备补仓的企业重新进入观望状态,加速锂价下跌。”。
锂价格大起大落的更深层次原因是早期产业链中游产能和库存的大幅扩张,为未来市场埋下了“后遗症”。一旦终端需求增长放缓,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会争相清理库存,导致锂市场分阶段供过于求。
五矿经济研究所多元化业务研究办公室主任陈俊泉表示,自2021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持续翻倍增长刺激了产业链中游产能的双重扩张和累积库存,锂资源供应增长缓慢,明显滞后,导致锂市场分阶段供应短缺。随着终端需求增长的显著下降,产业链反向清理库存,加剧了锂市场的供应过剩。
“新能源汽车的长期增长势头没有改变,但分阶段的减速可能会导致产业链的重组。”他说,目前锂产业链正在全面减少库存,正极材料产量同比增长、动力电池产量增长、装机增长逐步下降。这种“鞭效应”显著放大了碳酸锂等原材料市场的波动,给产业链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专家建议畅通锂电行业国内大循环锂电行业
在与会专家看来,锂产业链的阶段性重组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在产能调整和市场模式重塑后,锂产业链将走向新的平衡,培育新的增长点。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部副主任辛清华表示,锂产业是一条长期的超级轨道,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建设技术领先、公平竞争、有序扩张的发展模式。从长远来看,锂盐价格的合理回报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陈俊全认为,锂产业链洗牌后将走向新的平衡。从上游来看,锂作为“白石油”受到了各国的重视,非洲、伊朗等新资源的供应有望缓解供应压力。从中游来看,产业发展的起伏将进一步加快产业链纵向一体化进程。钠电池的发展将结束锂电池的单一垄断模式,成为一个重要的平衡因素。从下游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回调可能会导致产业链重组。储能领域的爆发将改变新能源汽车的单一拉动模式,孕育锂产业链的新希望。
“凭借成本优势,钠电池有望加快交通电气化、新能源发电等领域的发展,使蛋糕更大。预计到2035年,锂电池和锂资源的需求将比2022年增长7倍以上。”陈俊泉表示,随着钠电池在市场上的良性竞争,也有利于防止锂价格的波动,这对促进锂产业链的健康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锂电池轨道仍然是一条有前途的黄金轨道。”段德兵表示,要保持战略集中,增强发展信心,相信中国自主建立的锂电池整个产业链的优势基础。保持安全底线,保持理性发展,努力畅通锂电池行业的国内大循环,避免价格波动。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