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创建世界一流的专业领先示范企业
超级三分之一的200家专业领先示范企业是上市公司
◎记者 王子霖
3月31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召开国有企业创建世界级专业领导示范企业推广会议,动员部署国有企业创建世界级专业领导示范企业。据了解,近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11家中央企业创建世界级示范企业的基础上,从当地国有企业中选择7家,在中央企业中选择10家作为世界级示范企业;同时,从国家申请企业中选择200家专业领先示范企业进行创建。
“‘专业突出、创新驱动、精益管理、特色明显’是世界级专业龙头企业的核心内涵和主要特点,也是示范创作的主要目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在推广会议上表示,示范企业应始终贯穿创建工作16个字,紧密结合行业和自身现实,抓住关键,明确任务措施,长期成功,努力实现目标。
多家上市公司入围
世界级示范企业是综合实力强、社会影响力大、全球竞争力强的领先企业。在规模、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品牌运营、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全面、全面的竞争优势。
具体来说,打造世界级示范企业,要突出全面标杆和全球提升,打造业务业绩、公司治理、布局结构、企业形象全面优秀的标杆企业。世界级专业领先示范企业是深度培育细分领域、引领行业创新的有生力量,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具有独特的差异化优势,突出专业能力和专业优势,切实做到专业美观、专业优秀、专业强大。
据了解,200家专业领先示范企业是各行各业的优秀学生,代表了中国企业在相关细分领域的最高水平,有的甚至是世界领先企业。从覆盖范围来看,90家中央企业和36家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入选企业;从涉及行业的梳理,包括通信、电子等30多个行业。此外,许多入选企业也是国家“专业特新”企业、“科技改革示范企业”和“双百企业”,在行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上公布的名单,200家专业领先示范企业中有许多上市公司。据统计,中央企业上市公司包括航天信息、中航光电、长安汽车、中瓷电子、浩华科技(子公司)等30多家;北汽蓝谷、鹿安环能、北方稀土、上海电气、申通地铁、华光环能、联环制药等20多家地方国有企业上市公司。
“200多家示范企业中有三分之一是上市公司。充分利用上市平台,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增强资本运营意识,实现产业运营与资本运营的综合发展,相互促进,帮助更好、更强、更好。”翁杰明在安排世界级专业领先示范企业的目标和关键任务时表示。
翁杰明表示,虽然专业领先的示范企业基本上代表了相关细分领域的最高水平,但许多企业仍存在基础技术创新不足、新动能连续性不强、主要责任和主要业务重点不足等问题,与世界级水平仍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门槛仍然较低,在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的投资相对不足,未来可能产生颠覆性影响的人工智能等产业明显滞后。"翁杰明说。
翁杰明表示,作为国有企业细分领域的“先锋队”和“先锋队”,专业领导示范企业应把实施示范创造行动作为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措施,作为加快世界级企业建设的有效途径,作为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的有力起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工作的有效性,为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奠定坚实基础。
明确五个任务目标
在推广会议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世界级专业领导示范企业提出了具体要求,重点关注五个层面:专业突出、科技创新、产业领导、深化改革和管理改进。
专业突出是创建世界级专业领先示范企业的基本要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相关企业不要沉迷于机会主义和规模速度综合体,不要随意跟随趋势,频繁转换轨道,围绕关键技术进行外部并购和资源整合。通过不断创建工作,世界级专业领先示范企业的主要产品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应达到国内领先和世界领先地位。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打造世界级专业领先示范企业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翁杰明表示,要把科技创新作为示范创新最重要的重点,深入研究行业技术路线,重点关注关键核心技术的卡点、堵点和脆弱点,尽快取得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世界级专业领先示范企业通过创建工作,努力实现研发投资强度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科技创新整体实力达到全球同行业的优秀水平。"翁杰明说。
在深化改革方面,要以深化和完善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为契机,充分发挥改革的综合效率,加快制度机制障碍的消除,激发示范创建的活力。继续优化股权结构,引进具有战略价值和业务协调的投资者,在股东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要加强对管理人员任期制度和合同管理的准确考核和刚性支付,灵活实施股权激励、股息激励、员工持股、超额利润分享、骨干员工跟进等激励措施,充分激发人力资源的活力和动力。
在产业领先方面,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企业在传统股权投资方式的基础上,通过标准制定、品牌影响、商业模式创新、产业生态建设等方式,加强对产业链的控制和影响,引领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在管理改进方面,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有关企业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数字智能管理转型,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优化管理流程,优化管理决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技术、资本和人才集中在效率更高的领域,集中在技术创新最薄弱的领域,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和资产的价值。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