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高景气叠加降本提质增效
2022年大量央企业绩报告
◎记者 高志刚 张问之
随着a股年报披露进入高峰期,央企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骨干和骨干,纷纷交出亮眼成绩单。
截至3月31日,已有180多家央企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业绩,其中60%以上实现净利润增长,8家净利润超过1000亿元。
石油、化工、煤炭等行业的高繁荣为龙头公司的业绩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相关公司降低了成本、质量和效率,进一步巩固了增长基础,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持。
能源赛表现优生云集
2022年,17家央企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翻倍。在净利润翻倍名单中,石油、化工、煤炭等能源轨道的优生聚集在一起。比如石油石化行业,中国海油、中海油服、海油工程、石化油服四家公司名列前茅。
3月29日晚,回归a股不到一年的中国海油公司披露了2022年的业绩。目前公司收入422.3亿元,同比增长71.56%;归属于母亲的净利润为1417亿元,同比增长101.51%。中国海油董事长王东金表示:“中国海油迎难而上,锐意进取,抓住油价上涨的有利机遇,全力推动储存和生产增加,经营业绩达到历史最佳水平。”
中石油也再创佳绩。2022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60%以上,利润接近1500亿元;收入3.2万亿元,同比增长23.9%。
再看航运业,中远海特和招商南油实现了业绩的高增长。其中,中远海特2022年收入122.07亿元,同比增长39.46%;归母净利润8.21亿元,同比增长173.28%;公司的发展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净资产收益率达到8.08%。
在基础化工行业,安道麦A和中复神鹰表现良好。得益于全球对植保产品的强劲需求,安道麦A2022年销量增长,业绩创历史新高。公司年收入373.82亿元,同比增长20.44%;归母净利润6.09亿元,同比增长287.17%。
此外,2022年稀土永磁龙头中科三环、农业领域龙头企业农发种业等龙头企业净利润翻了一番。
降本增效 发展提速
中国移动表示:“该公司利用数字智能技术促进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并取得了积极成果,年成本节约超过38亿元。”。中国联通还表示,2022年,公司开展了专项行动,提高质量和效率,管理成本控制效果显著,同比下降7.3%。
“降本增效”逐渐成为央企年报的高频词,也成为提高公司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中国海油为例。2022年,公司平均油价为96.59美元/桶,同比上涨42.3%,与国际油价走势基本一致。同时,公司继续保持成本竞争优势,桶油主要成本为30.39美元。多年来,中国海油的年盈利能力大大提高。
从中水渔业来看,公司2022年净利润983.44万元,同比扭亏为盈。中水渔业表示,2022年,公司大力推进提质增效、增收减亏,努力保持生产经营稳定。在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小幅增长的情况下,总利润大幅增加,主营业务捕捞业毛利由负转正。
根据年度报告,中央企业的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反映在管理、项目等环节。例如,2022年,石化石油服务的市场资源整体优化取得了实际成果,完成了75台钻(维修)机在子公司之间的转移和更换,优化和共享了30多个材料、设备和物流基地。通过深化内部改革和管理,石化石油服务全年降低成本5.3亿元。
2022年,河南农化公司完成了MEA反应釜更换工程、蒸馏塔改造工程、废水处理技术改造工程、工艺改造工程等一系列工艺改造。“公司通过提高质量、提高效率等一系列措施加强经营管理,呈现出优质发展的良好趋势。”农业发展种子行业说。2022年,公司净利润2.3亿元,同比增长533.61%。
抓住机遇创造效益
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不仅有助于中央企业提高盈利能力,而且有助于企业增强发展信心,抓住行业机遇。
据报道,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为中央企业制定了2023年“一增一稳四增”的总体经营目标。“一增”是指利润总额增长率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率;“一稳”是指资产负债率稳定在65%左右;“四增”是进一步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研发资金投入强度、全体员工劳动生产率和营业现金比率。
在此背景下,央企注重技术创新、绿色转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坚定年度发展方向和目标。
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表示,中国石化将抓住市场机遇,着力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着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努力实现质量更好、效率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
这与石化油服的判断不谋而合。该公司表示,石油服务业已进入繁荣的上升周期。2023年,公司将重点关注优质规模市场、锚定技术自力更生、持续优化体制机制、布局“双碳”业务发展。2023年,石化油服计划新签合同金额超过780亿元。同时,积极布局未来,利用碳公司平台参与“双碳”业务,创新体制机制,拓展风能、地热、环保、地下煤气化等新兴业务领域。
中国海油还将抓住行业机遇,努力增加储存和生产、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发展。2023年,公司将坚持寻找大中型油气田,巩固储量基础,加快产能建设,扩大产量规模;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培育,加快油气产业与新能源的综合发展。
未经数字化报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发送邮箱:tousu_ts@sina.com。
风险提示:数字化报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Copyright © 2013-2023 数字化报(数字化报商业报告)
数字化报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商业信息服务
浙ICP备2023000407号数字化报网(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公网安备 33012702000464号